自然生態
1401 篇文章・ 4488 位粉絲

有生命的,但跟人沒直接相關的,內容包括:化石考古、古生物、動物、植物、人類學、演化、生態、保育、生態旅遊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1/03
二○○五年一月,目前任職於柏林自由大學的生物學家卡斯帕.荀寧(Caspar Schöning),在他前去的野外觀測站後方草地邊,觀察到一場螞蟻大軍正展開襲擊。早在一年前卡斯帕就完成了他的博士研究,主題就是行軍蟻的群體行為。他那時在奈及利亞和著名的自然攝影師馬克.莫菲特(Mark Moffett)拍攝蟻軍突襲的畫面,結果拍攝到了非比尋常的場景。
・2016/01/03
沒有最生猛,只有更生猛的生猛科學這次來到了高雄,邀請了中山大學廖德裕教授以及黃書緯教授指導的「多吃點」團隊,要和大家分享《小魚兒的海海人生》和《生猛蚵寮的日常生猛》!
・2016/01/02
我們人類和現生最親近的黑猩猩,在六七百萬年前就分了家,在幾百萬年間,出現了古猿和各種人類,至到廿萬年前,我們這個物種出現了,我們的祖先征服了全世界,其他人類也不知所蹤了,只有少許血緣留在我們的DNA裡。七萬年前,我們那支人數變少而差點絕種的祖先,發生了認知革命,於是我們有了語言的能力,也有了想像力!這個語言和想像的能力,在這本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的新書《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The Human Age: The World Shaped By Us)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2015/12/31
長久以來,大家對最早的台灣人印象,大概就是「兩、三萬年前」的左鎮人,不過最新同位素定年結果卻顯示,最古老的左鎮人樣本距今只有3000年。不是左鎮人,那麼台灣地區最古老的人究竟是何時何人,媒體列出的候選人:「澎湖原人」、「亮島人」、「大坌坑文化人」又是誰?
・2015/12/29
1972年的今天,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舉辦的第139屆年會上,氣象學家勞倫茲博士(Edward N. Lorenz, 1917-2008)準備上台發表他的研究發現。其實他要報告的內容早在1963年就已經發表在一份氣象學期刊上了,但顯然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們並不會讀這類冷門的期刊,所以並未引起注意。其實他的重大發現完全是個意外,他也差一點讓它溜掉了……。
・2015/12/24
唐代詩人韋應物有首詩句寫到:「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我想,今日若是把場景搬到澳洲東北部的話,未眠的理由恐怕是因為擔心而睡不著吧!XD 到底,是什麼樣的松子落會讓人這麼的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呢?就是他,大葉南洋杉(Araucaria bidwillii)!
・2015/12/22
這種古菌長得四四方方,生活在鹹死人的鹽田裡,靠著照光就能得到生存所需的能量。它到底有什麼秘密武器呢?
・2015/12/22
在 IODP Expedition 360 計畫裡有 8 個預期要完成的科學目標,其中第 7 項便是瞭解在這麼深的地方到底有沒有微生物在這裡生活,它們是誰及為什麼它們在這種地方還活得下來。在有海底熱泉的地方,細菌把地底來的能量轉化成養份來供養龐大的海底動物族群。在過去我們早就知道原核生物們(細菌和古菌)無所不在,海底熱泉裡也有菌,那再往下鑽,應該還是會有細菌存在吧?
・2015/12/22
海底,是個我們到不了看不到,只能想像的世界。而且就算你到了那裡,也還是看不到四周的景物,因為陽光照不到那樣的深度,只能依靠深海潛艇的微弱燈光觀察鏡頭前的那一點小世界。不過在累積了這些年的研究成果,我們現在知道在深海,即使不像陸地或珊瑚礁那麼熱鬧,也還是有著豐富的生命現象。而在大陸板塊的交界處(例如印度洋洋脊),比較容易有地熱活動,而在這些地區的生命活動更是活躍,在死寂的海底世界裡倒像是個綠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