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讀力書展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生命奧祕
1868 篇文章・ 411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括: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蛋白質、基因、發育生物學
常用關鍵字
AlphaFold
AlphaFold2
AlphaGo
CASP
Deepmind
一級結構
三級結構
蛋白質
低溫電子顯微術
分子
結構生物學
解析度
顯微鏡
女性性高潮
性反應
性高潮
看A片學性教育
看A片學性教育是否搞錯了什麼?
奈米
癌症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評論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人體解析
PanSci
・2020/12/09
AI 預測蛋白質結構贏過科學家,科學家也要失業了?才不會呢!
「蛋白質結構預測技術的關鍵測試」(CASP)大賽從1994年起,讓好手們透過一級結構來預測三級結構。今年 DeepMind 開發的 AI AlphaFold2 成功預測三分之二的三級結構,是準確率最高的挑戰者。 AI 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技術,可應用在藥物篩選及研發。
AlphaFold
AlphaFold2
AlphaGo
CASP
Deepmind
一級結構
三級結構
蛋白質
2
0
生命奧祕
linjunJR
・2020/12/08
一窺生物分子私底下在幹嘛!低溫電子顯微技術原子等級突破
在今年十月 Nature 期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一個跨國研究團隊利用改良過的電子束與分析軟體,成功達到了 1.25 埃以上的解析率,足以清楚標示出每顆原子的位置。我們現在能夠清楚的看見蛋白質這類複雜的分子機械如何運作,清楚到每顆原子的動態都盡收眼底。毫無疑問地,這樣的技術將為分子與結構生物學帶來重要的進展。
低溫電子顯微術
分子
結構生物學
蛋白質
解析度
顯微鏡
29
3
18禁
雷雅淇 / y編
・2020/12/06
性反應週期:做愛的終點不是高潮,那是什麼?
始於慾望終於高潮,是我們常在色情片中常看到的做愛流程,但只要有過一些些實戰經驗就會發現,代誌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科學家也跟你一樣好奇,到底人類在進行性行為的時候有哪些過程呢?如果做愛的終點不是高潮,那到底是什麼呢?
女性性高潮
性反應
性高潮
看A片學性教育
看A片學性教育是否搞錯了什麼?
64
8
人體解析
羅夏
・2020/12/05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奈米級的特洛伊木馬屠城記,點燃科學家與癌細胞的戰火
近期,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抗癌方式。將必需胺基酸包覆在奈米顆粒上,癌細胞吸收後會使其自行凋亡。雖然這項發現目前仍在早期研究,但在細胞實驗和老鼠實驗,皆有不錯的效果。
奈米
癌症
癌症治療
矽
細胞
細胞凋亡
胺基酸
12
2
文明足跡
寒波
・2020/12/01
東南亞史前藝術史:能寫實也懂抽象,和歐洲一樣
歐洲在數萬年前的史前時代,就存在洞穴壁畫、雕刻之類的藝術創作。能畫出令畢卡索也讚嘆的畫作,足以讓我們間接推論,壁畫的創作者已經具備現代的心靈。當時的歐洲人除了能準確畫出寫實的動物,野牛、野馬等等,展現觀察與複製自然的能力,也會製作比較抽象的作品。
opennews
人類演化
冰河時期
半人半獸
壁畫
婆羅洲
寫實
抽象
文青
東南亞
歐洲
演化
獅人
藝術
蘇拉威西
象徵
鈾定年法
雕刻
50
1
動物世界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0/11/19
魚的年齡怎麼看?讓OceanTag告訴你
身為陸生動物,海洋對我們而言是個美麗又神秘的存在。一說到海洋生物,人們充滿許多好奇和疑問。海生館近期推出「Ocean Tag 學習網」,包括館藏、學習、趨勢三大功能,希望拉近我們與海洋生物的距離。
博物館典藏數位化
海洋生物
海生館
海馬
生態系
魚類
3
1
【2020 年 11 月選書】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鳥類學
陳湘靜, 林大利 |
麥浩斯
動物世界
活躍星系核
・2020/10/30
水、蟲、鳥與地龍,讓你瞠目結舌的 4 種呼吸流派!
為適應不同的環境,動物發展出五花八門的呼吸構造。海參是怎麼用屁股呼吸的呢?體型大小竟然也和呼吸構造有關?誰的呼吸效率超級高呢?本文將揭露不同動物奇妙的呼吸器官,一起一探究竟吧!
動物
呼吸
昆蟲
氣管
海參
皮膚
蚯蚓
0
1
文明足跡
賴昭正
・2020/10/28
認識病毒全攻略!病毒的發現、與細菌的不同、科赫假說和致病機制
冠狀病毒瘟疫的報導大量增加,但它們大多是談如何預防、解藥以及疫苗的發展,僅僅談論那些表面的問題是不夠的。了解病毒的本質才是根本之道!本文將一探究竟病毒的結構以及發現病毒的歷史。
COVID-19
免疫
微生物
抗生素
疫苗
疾病
病毒
3
1
人體解析
寒波
・2020/10/17
誰是COVID-19的重症高風險群?部分需注意干擾素缺陷
為什麼不同人感染病原體 SARS-CoV-2(應該稱為 SARS二世冠狀病毒,但是常被翻譯為新冠病毒)後症狀差異如此明顯?高齡、肥胖、心血管疾病的人重症機率明顯較高,不過多數老人最終仍能康復,卻也有些年輕人相當嚴重。 SARS二世顯然有多種致病方式。最近有兩項研究指出,第一型干擾素(type I interferon)的缺失,也許影響超過 10% 的重症患者。
COVID-19
IgG
Jean-Laurent Casanova
SARS-CoV-2
SARS二世冠狀病毒
免疫
冠狀病毒
干擾素
抗體
新冠肺炎
病毒
第一型干擾素
細胞激素
自體免疫
自體免疫抗體
自體免疫疾病
0
1
上一頁
1
...
3
4
5
...
187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