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快訊
353 篇文章・ 3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月 重設

・2024/01/10
NCC 與廣電媒體產製端、大學、公民團體合作持續舉辦活動,幫助閱聽者提升對廣電媒體的認識,推廣媒體素養意識!
・2020/01/24
新的一年到來,不知不覺又長大一歲,是不是又感覺越來越老,童年也離自己越來越遠了呢?沒關係,今天泛科學就來幫你回憶那些陪伴我們度過童年的卡通老鼠們!祝各位新年快樂!鼠年行大運!
5
0
・2020/01/23
貓的確會抓老鼠,不過貓真的讓害鼠不敢造次了嗎?重點不是貓到底會不會拿老鼠來吃,而是吃的數量足不足以影響人類文明。其實並不是貓咪太遜,而是老鼠實在太會生了。
0
0
・2020/01/22
英國的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研究團隊發現,當老鼠醒著時,看到食物卻無法到手時,會在接下來的睡眠或休息籌畫好路線,同時他們也認為,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海馬迴受傷的人會無法對未來產生想像。
0
0
・2020/01/21
北美洲的金背地松鼠在冬眠時,大腦中的「磷酸化 tau 蛋白」會大量的出現,其現象就像阿茲海默症一樣!不過隨著環境慢慢恢復,松鼠就像是沒事一般的甦醒,繼續過日子。而讓人吃驚的是,原先瀰漫於他們大腦中的磷酸化 tau 蛋白會幾乎完全消失。
0
1
・2020/01/16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徐尚德副研究員,以及臺灣大學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張惠雯副教授跨領域合作,發現冠狀病毒更細微的分子結構及致病過程,有助未來疫苗設計與檢測,以及開發相關醫療方法,解決愛貓族長久以來的棘手問題。
0
0
・2020/01/15
在科技部專題計畫的支持下,研究團隊針對貓腎病的體外檢測技術進行開發,只要使用一般市售貓砂加上團隊過去多年建立的「雙光纖微反應槽」技術,即可進行即時性的偵測。
0
0
・2019/01/16
雖然血腦障壁阻絕了外界的病菌、有害物質入侵大腦,然而當大腦內部生病時,卻反而使藥物不能抵達腦部產生療效。靜脈注射極低劑量的血管生長因子(VEGF)能夠鬆脫細胞間隙,短暫開啟血腦障壁兩小時,讓血液中的化療藥物進入腦部,有效治療患有腦瘤的小鼠。
4
0
・2019/01/03
2019 年的第一天,NASA 宣布「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探測器成功近距離掠過位於古柏帶 (Kuiper Belt) 的小行星「終極遠境」(Ultima Thule),並在距離小行星僅三千五百公里之處收集資料,成為人類史上探測過最遠的星體。
1
0
・2018/01/26
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影響了全世界數百萬人,占醫療支出比重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研究團隊近期發現神經細胞中一種新的 DNA修復調節機制,將有助於瞭解具 DNA修復機制缺陷之疾病,例如精神疾病及神經退化疾病等,並進而發展出更有效的治療方式。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