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Menu.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20年 重設

・2020/11/03
2020年8月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擴大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的進口,引發社會議論。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回應相關論述時,提到農委會對於全世界關於萊克多巴胺的五百多篇文獻做了完整的回顧。究竟這五百多篇文獻告訴了我們什麼事?當科學研究面對社會性議題時,我們應該保持哪些原則?
・2020/10/25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於 10月 12日召開 「政府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對國人健康之影響與危害」公聽會;席間,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博士王文心引用中國醫藥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隊所發表的期刊論文,該研究以果蠅為模式動物做實驗,發現被餵食萊克多巴胺的果蠅腎臟結晶增加、攀爬能力減弱、壽命縮短。 後續許多新聞報導和團體也跟著引述這篇研究,原始研究團隊並沒有人出來回應。這篇在公聽會後很有存在感研究,到底說了什麼?真的這麼具有指標性嗎?可以用做政策討論參考嗎?
・2020/03/01
目前雖缺乏針對台灣宗教遶境、民俗活動、畢業旅行、馬拉松賽事的傳染病風險研究,但各國公衛學界已有大量與宗教、體育賽事等公眾活動的傳染病風險研究,透過盤點過去研究成果,有助於評估因應傳染病的公眾活動政策指引。
・2020/02/08
曾於1月31日停靠基隆港,現停泊在橫濱港的郵輪「鑽石公主號」截至2月7日止船上已有61例確診病患。台灣在2月7日晚間以細胞廣播系統公告該船旅客曾到訪的北北基景點(沒收到代表你國家級邊緣人XD) 如果真的曾經跟他們擦身而過、共看同一片風景的話,有機會被傳染病毒嗎?病毒到底能在環境中存活多久?自主健康管理又該怎麼做?
・2020/02/05
隨著新一波2019-nCoV相關研究發布,浙江大学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在個人微博提出質疑(原文已刪,這裡有備份),表示由2020年1月29日發布的NEJM論文圖一可看出早在2019年12月即出現、2020年1月初已累積大量與華南市場無關的個案,已實槌證實2019-nCoV可人傳人。這是真的嗎?
・2020/01/27
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中國武漢出現。2020年1月7日,經全基因組定序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 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1月下旬,關於 2019-nCoV的相關臨床統計、病理研究與傳播模式的學術研究,以及與疾病管制科學有關之評論陸續發表。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挑選了首批發表的三篇相關研究,一起來看看這些研究告訴了我們什麼?又有哪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