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Y. M. Huang
Y. M. Huang
95 篇文章・ 4 位粉絲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探討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係、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部落格網址:認知與情緒新聞網 (http://cogemonews.com)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月 重設

・2013/01/23
社會上有一些人喜歡掌握權力,一方面可能是希望能夠在別人之上,另一方面可能是權力會帶來很多好處,但一般會認為這些掌權者似乎不是那麼幸福,因為掌權者往往是孤獨的。但真的是如此嗎?
・2013/01/16
或許是檯面上的主流研究人員都逐漸邁入所謂的老年之際,陸續有研究指出用年齡來定義所謂的老或不老已經不恰當了。例如有研究指出高齡化人口的比例和認知功能退化比例之間並非正相關,意即並年紀上或許年輕但認知能力上已經老化了,反之亦然。再者,也有研究者指出,有些老人是可以健康老化的,認知功能並不會退化。
・2013/01/14
不論在國內或國外,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都蓬勃的發展,在國外這些研究成果更已經開始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不論是在政策的制定、法庭上的證據等等
・2013/01/09
到噶舉瑪倉派— 正行佛堂的部落格上可以看見上頭說,修練成功的人,開頂的位置可能會隨時變動,而且有時候開頂的數量也會變動......雖然當代的科學界共識是腦有可塑性,不過主要是在神經元連結數量的改變,或是大腦皮質的體積改變,例如老化造成某些皮質區萎縮,而運動等活動可能讓皮質區增加等等。但,腦殼要有時存在、有時消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2013/01/02
為什麼歌手要一首快歌、一首慢歌來打歌,或許就是希望透過情緒的對比,帶來較強的情緒感受,讓聽眾更喜歡他們的歌曲。雖然研究發現人們對於對比音樂有較強的情緒感受及喜好,但這個研究沒有辦法證實究竟是先喜歡了才有強烈的情緒感受,或是有了強烈的情緒感受所以喜歡。
・2012/01/11
過去對於人們方向表徵有不少研究,有些研究認為人們的方向表徵和實際的方位沒有關連性、也有一些認為人們的方向表徵會受到一些地標的影響,這個研究就是在檢驗這個問題。
・2012/01/04
諸多的研究都顯示人們對於「似人」的東西有快速擬人化的處理,除此之外即使只觀察一個人(甚至是似人的光點)的運動,也能夠知道判斷出那個人的情緒為何。這些證據都顯示了,人的大腦對於與人有關的刺激有較快速的處理。這次要介紹的研究用不同的實驗典範檢視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