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M. Huang
Y. M. Huang
95 篇文章・ 4 位粉絲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探討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係、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部落格網址:認知與情緒新聞網 (http://cogemonews.com)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10/23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經歷情緒的起伏,負向情緒尤其會對於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在面對負向情緒時,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選擇重新評估,有些人選擇淡定處理。但究竟哪一種情緒調控的方式比較好呢?
・2013/10/21
今天在各大媒體中看到,手機電磁波不會致腦癌的報導。主因就是有台灣的研究團隊,根據手機門號數量,和罹患腦癌的人數作追蹤,發現2000-2009年間,台灣手機門號明顯增加,但罹患腦癌的人數卻沒有明顯的增加,因此作了這樣的推論。
・2013/10/16
大家或許覺得種族歧視這個議題,不是很久以前就結束了嗎... 事實上,台面上大家一團和氣,台面下種族歧視的議題還是存在的,更廣泛一點看,其實社會上還是彌漫着各種不同的歧視。
・2013/10/09
首先,這絕對不是一篇要討論馬先生的文章,雖然讀者不一定認同,但筆者本次絕對不泛政治。過去研究顯示自戀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所謂的vulnerable narcissism,這類的自戀者,對於情緒感受較敏感,而他們之所以自戀,其實是為了補償自己年幼時的低自尊。另一個類型是grandiose narcissism,這類的自戀者,就是充滿自信,不太會理會其他人的類型。
・2013/10/02
當眼睛和嘴巴是來自不同情緒的臉時,實驗參與者的反應較慢且容易出錯。但實驗參與者也能快速地調整反應模式,例如當前一題的刺激是衝突的,下一題若也是衝突的,則錯誤率會快速下降,顯示實驗參與者可以快速轉換判斷的策略,以能夠正確快速完成任務為原則。
・2013/09/25
這次要介紹兩個研究,都是在探討情緒處理的個別差異,如何對我們的訊息處理造成影響。第一個研究探討的是一個基因的突變ADRA2B(缺少一段序列),過去研究顯示有這個基因型的個體,在經歷創傷事件後,較沒有辦法平復。研究者們好奇,為什麼有這類基因型的人,會叫無法抹去創傷事件的記憶,於是研究團隊檢驗了人們有無這類基因型,在接收情緒訊息時是否有差異。
・2013/09/17
減肥一直是很受到重視的議題,究竟哪種方法有效,其實很難說。這次要介紹一個研究探討為什麼有些情境下,減肥會失敗。
・2013/09/10
妳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妳要整形時,妳想要長得像誰?妳會想要像志玲姊姊?還是妳比較想要像有厚唇的安潔莉娜裘莉?
・2013/09/04
又到了開學的季節,Scientific American及Scientific American:MIND都分別有跟教育有關的特別報導,之前已經介紹過Scientific American的特別報導:「數位時代的學習」,這次要介紹的是Scientific American:MIND中的特刊:我們如何學習 How we learn。
・2013/08/27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提到一個人失明、或是某人是視障人士時,我們大概直覺聯想到他完全看不到。但鮮少有人知道,其實看不到可以分成很多種,最粗淺的區分就是還能不能夠感受到光的存在,能夠感受到光的存在的那些視障者,他們是可以區分外在環境亮度的改變,不能感光的,則是真的活在一片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