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均
劉珈均
35 篇文章・ 1 位粉絲
PanSci 特約記者。大學時期主修新聞,嚮往能上山下海跑採訪,因緣際會接觸科學新聞後就不想離開了。生活總是在熬夜,不是趕稿就是在屋頂看星星,一邊想像是否有外星人也朝著地球方向看過來。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0月 重設

・2015/10/15
國家實驗研究院六個中心共同研發了全球首個斷橋預警系統,「斷橋預警─雲端防災互連網」可全天候監測橋梁安全,特別是颱風洪水時影響橋樑安全甚劇的「沖刷深度」,並可在橋梁發生斷橋危機前提前六小時預警,供當局做封橋決策依據,平時則做為橋梁保養維護之用。
・2015/10/07
台灣珍稀保育動物食蛇龜因嚴重盜獵、走私而面臨生存危機,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走出實驗室,本月1日開始為期十天的單車環島活動,打扮為吉祥物大使「阿食」和各地民眾互動,希望讓大眾認識這台灣原生龜。
・2015/10/02
台灣每年平均受3~4個颱風侵襲,颱風幾乎是台灣對夏天的共同記憶之一,颱風增強或減弱與海洋上層一兩百公尺厚的水溫結構相當密切,但在颱風來襲前開著研究船到海上觀測太瘋狂了,衛星遙測又只能觀測海洋表層一兩公尺,因此,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自力研發海上氣象浮標,蒐集颱風過境時的氣象資訊。
・2014/10/12
當臺灣這樣一個小島就是有這麼多人要用電、有限的發電資源、又要環保發電,我們究竟還能怎樣?核電?火力發電?風力發電?有其他可用的再生能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