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_96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3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08/17
利用歐南天文台(ESO)帕拉納觀測站(Paranal Observatory)VISTA紅外巡天望遠鏡的觀測資料,天文學家Jura Borissova等人發現96個原本被銀河系塵埃遮蔽而不可見的疏散星團。這些小而昏暗的疏散星團之所以能發現,歸功於VISTA這個現今全球口徑最大 (4.1米)的巡天望遠鏡及其靈敏的偵測儀器,而且VISTA是以紅外波段進行觀測,能穿透塵埃而看到後面被屏蔽的天體。這是首次一口氣發現這麼多小而昏 暗的星團,而且在負責搜尋昏暗星團的VISTA銀河變動天體搜尋計畫(VISTA Variables in the Via Lactea programme,VVV)實施後1年內就有這樣的成就,讓天文學家們相當興奮。
・2011/08/16
來自歐洲太空總署(ESA)火星特快車號(Mars Express)的影像,顯示了夏至時節的火星北極狀況:所有的
・2011/08/16
極迅瞬變光源太空觀測計畫(Ultra-Fast Flash Observation),簡稱UFFO,為國際合作科學衛星計畫,任務目標在監測恆星死亡或是中子星與黑洞互相撞擊時所爆發的伽瑪射線爆。本計畫國際研 發團隊包含美國、韓國、俄羅斯、台灣、丹麥、西班牙及挪威等七國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其中台灣團隊包含國家太空中心、台灣大學、聯合大學與中央大學。國家太空中心負責實驗儀器太空環境模擬測試,包含熱真空測試與振動測試,以確保實驗儀器未來能克服嚴苛發射環境及並於劇烈太空環境溫度變化下正常運作。
・2011/08/13
根據美國航太總署(NASA)火星勘測軌道衛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HiRISE高解析相機的觀測結果,火星表面有疑似水流痕跡,可能是在火星最溫暖的幾個月內產生的。這個發現是到目前為止,火星 上有液態水的最佳證據,這讓火星可能具有生命的機會更大了,也增強了NASA未來要進行載人火星任務的決心。
・2011/08/12
利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廣角紅外巡天探測衛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的觀測資料,天文學家首度發現地球的特洛伊族小行星(Trojan)。 所謂特洛伊族小行星,是指與行星共享軌道,且位在行星前後60度位置上的小行星。
・2011/08/12
根據赫歇爾太空望遠鏡(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 的觀測資料,土星的冰衛星土衛二(Enceladus)所噴出的水,居然在土星周圍形成一圈巨大的水蒸氣圈。這個發現,解決了懸疑了14年、土星上層大氣 中水的來源之謎;而且,這個發現讓土衛二成為整個太陽系中,唯一已知會反過來影響其母行星化學組成的衛星。
・2011/08/11
地球上的極光,又叫做南極光或北極光,為居住兩極地區的人提供了炫目的光之舞表演秀。大紅大綠整片跳著舞的光之窗簾,像一隻活物般翻攪波動了整座天 際。而最新研究說,遙遠的熱木星上,極光可是比地球上的極光還明亮成百上千倍。若是它的鄰近母恆星正在噴發,巨熱木星上光之波浪,可以從赤道一路狂奔直流 到兩極。於是整座行星以移調呈現:一幅彷彿異世界的風情畫。
・2011/08/10
天文學家利用錢卓X射線觀測衛星(Chandra X-ray Observatory)首度清晰拍到熱氣體流向黑洞的影像。對黑洞如何成長,以及在黑洞強大重力場影響下,物質會出現何種行為等兩個現代天文物理基本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2011/08/09
最先進的詹姆斯韋伯紅外太空望遠鏡雖然是為了天文研究用途所打造,不過,相關的技術成果已證明對人體眼睛健康有益,施工建造仍在進行,最先享受到這項尖端科技的領域卻是:眼科。
・2011/08/06
赫歇爾太空大型望遠鏡和最先進的紅外探測器首度為我們證實了:在太空中也發現氧分子,這是在獵戶座恆星形成區中的新發現。   單一原子氧在太空中很常見,尤其在大質量恆星的周圍。但是氧分子,也就是構成我們所呼吸空氣約20%的氣體,過去一直和天文學家玩著捉迷藏,直到這回才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