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_96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3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06/28
在錢卓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現了新證據之下,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如何生長的既有概念最近受到挑戰。天文學家原先認為,同樣是位在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和核球,其生長速度應該會是同步的:核球越大,黑洞越大。
・2012/06/28
黑洞是一具極強大且有效率的引擎,一邊吞吃物質,一邊將所進食物質的能量歸還給宇宙。當黑洞吸引了物質進入,另一方面它也啟動了一個輻射出密集的X射線的機制,並供應著噴流的動能。不過,似乎卻並非每個黑洞都以同樣方式進行進食和能量釋出。
・2012/06/24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Boris Gänsicke等人,觀測到4顆白矮星周圍有塵埃環繞,這些塵埃可能一度是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只是已經破碎,且白矮星們正毫不客氣的正在享用這些碎屑。
・2012/06/24
金星凌日,眾所矚目的世紀大事,全球大小望遠鏡,太空的、地面的,無不對準金星這個號稱「地球姊妹星」的行星。不過,正因如此,有人「不小心」地,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金星光弧(The Arc of Venus)。
・2012/06/20
一般認為類似地球這樣的小型行星絕大部分都得在如鐵或矽等金屬元素含量豐富的恆星周圍形成。但根據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Lars A. Buchhave等人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小型行星可在銀河系各種金屬豐度的環境中形成,不見得一定得依附金屬豐度高的恆星,換言之,銀河系中的小型行星分佈極廣。
・2012/06/20
這個龐大而擁擠的球狀星團含有數萬顆恆星,而這個巨大的恆星蜂巢,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天體之一。天文學家藉由研究像M55這樣的球狀星團來瞭解星系如何演化,以及恆星如何變老。除了M55之外,還可在影像中見到許多背景星系,其中最明顯的是星團右上角那個側向地球的螺旋星系。
・2012/06/19
半人馬座A星系(Centaurus A)另編號為NGC 5128,距離地球約1200萬光年,位在南天的半人馬座方向。這個星系是由英國Parramatta天文臺的天文學家James Dunlop於1826年8月4日發現的。它是個特殊的大質量橢圓星系,星系中心有個超大質量黑洞,也是全天最著名、離地球最近的電波星系(radio galaxy)。天文學家認為:其明亮的核心、強烈的電波輻射及鮮明的噴流特徵,都是其核心高達1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的傑作。
・2012/06/18
來自曙光號(Dawn)太空船的觀測影像,呈現出灶神星(4 Vesta)斑駁多變的表面。科學家利用這些觀測資料模擬製作彩色的3D高解析動畫(http://www.jpl.nasa.gov/video/index.cfm?id=1085),讓大家可詳細觀察灶神星表面地形各種不同物質的性質。
・2012/06/15
美國航太總署(NASA)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科學家Alexander "Sasha" Kashlinsky等人,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精確測定宇宙中第一代天體所發出的幽暗熒光。這些第一代天體可能是大質量恆星,或是黑洞巨獸,只是因為距離非常非常遙遠,使得它們所發出的光暗得無法輕易偵測到。但透過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紅外之眼,捕捉到這些第一代天體所發出的紅外光組態,讓科學家得以確認第一代天體數量繁多,而且使用太空燃料毫不吝惜的劇烈燃燒。
・2012/06/15
活躍星系中央因有超大質量黑洞供應能量,通常會發出明亮光芒。不過,銀河系則沒有。以星系來說,銀河系算是相當的安靜。位於其他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不斷地進食物質、通常也噴出兩道彼此方向相反的噴流。相對地,銀河系中央鮮少傳出任何活動消息,不過它也並非永遠都安靜無聲,新伽瑪射線噴流證據顯示,某段時間的過去,而且距離今天不算太遠,銀河系中央黑洞的活動情形可能比現在更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