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_96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3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4/25
220萬年前,超新星爆發的殘骸灑落地球,細菌將其中的鐵同位素留在細胞內,形成海洋沉積物,為宇宙歷史留下見證。此發現若經確認,會是生物為超新星爆炸留下的首筆紀錄!
・2013/04/25
自2010年春季首次拍攝太陽以來,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陽動力觀測衛星(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已累積了三年的太陽影像,現在就讓您一次看完!
・2013/03/19
古老樹木年輪中的碳同位素急遽升高,讓科學家發現在西元前774至775年曾有大量的帶電粒子襲擊地球!現在一組物理學家團隊懷疑,罪魁禍首就 是我們的太陽!他們的研究結果即將刊載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2013/02/27
乍看之下像是《魔戒》影片中「索倫之眼」的天體,是編號為ESO 456-67的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PN),位在人馬座方向,距離地球約10,000光年。雖然叫做「行星狀星雲」,不過它們與行星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在百年前的早期望遠鏡中,與行星一樣看起來似如盤面狀,因而得名。
・2013/02/27
經歷俄羅斯Chelyabinsk事件後,雖然已經瞭解是太空的大石頭掉落地球引起的,不過許多人可能都被一堆隕石、流星、小行星等名詞搞混了,到底該怎麼叫它們呢?事實上,該怎麼叫,要看這顆大石頭的組成成分,和它位在哪裡而定。
・2013/02/18
根據歐洲太空總署(ESA)表示:造成此次事件的小行星直徑約數公尺;小天體若在距地表10公里以下的大氣中發生爆炸,則爆炸震波皆可直接影響地表 而造成損壞,且爆炸高度愈接近地表,造成的損壞愈嚴重。此外,根據資料初步判斷,這場隕石撞擊事件的主角,幾乎可以肯定和2/16凌晨近掠地球的2012 DA14無關。
・2013/02/16
位在天鷹座方向的W49B是個高度變形的超新星殘骸,距離地球約26,000光年,由一場罕見的超新星爆炸所產生,形成迄今估計約僅1000年左 右。有趣的是,它爆炸後的物質並不是對稱性的向外拋出,而是向兩極拋出的物質多於向赤道方向者。此外,有研究證據顯示這場超新星爆炸的結果,在中心處遺留 的並非是常見的中子星,而是一顆黑洞;如果這項研究得到證實,那麼W49B將是銀河系中最年輕的黑洞。
・2013/01/19
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利用2011~2012年觀測資料再度分析,已確定排除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在2036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
・2013/01/17
一組由英國中蘭開郡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UCLan)學者Roger Clowes領軍的研究團隊,發現迄今已知最大的宇宙結構。這個被稱為大類星體群(large quasar group,LQG)的結構,綿延達40億光年之長。類星體是宇宙早期活躍星系的核心部分,正經歷短暫的異常明亮時期,即便在遙遠的宇宙這端,也看得到它們所發出的光。這個時期僅有約1000萬~1億年左右,以宇宙137億年的天文尺度而言,真的是非常「短暫」。
・2013/01/10
克卜勒任務(Kepler mission)最新公布新一批系外行星候選名單,共達471顆,其中有4顆小於2倍地球直徑的系外行星恰好位在它們母恆星的「適居區 (habitable zone)」中,這表示如果這些行星表面如果有水的話,極可能是以液態方式存在。從已經公布的克卜勒資料來看,小型的行星數量穩定成長,擁有不止1個行星的恆星數量也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