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_96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3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6/25
由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的國際天文團隊使用Subaru望遠鏡,測量了50個星系團的暗物質密度分布情形,結果發現暗物質密度最高的地方的確是星系團的中心,並漸漸向星系團外圍遞減,遞減情形和「冷暗物質」(CDM)描述吻合。暗物質充斥全宇宙,其屬性仍然是謎,本次暗物質密度分布的最新突破性研究結果,讓暗物質特性更清楚,謎團也縮小了一點點。
・2013/06/14
天文界一向也認為M94擁有兩個環,且二者大不同:一個很亮,結構緊密的內環,繞著星系的核轉,另一個環除了較黯以外,也比較寬,像大片恆星掉落在主要盤面以外。
・2013/06/14
極光會發出聲音嗎?在天文迷之間早已是不陌生的趣味話題,有些人不以為然。當然,大多數的普通人,是絕不可能從自己耳朵直接聽得到極光聲音的,不過如果想挑戰這件不可能的事,一個小小的手持式「超低頻接收器」(VLF)就能幫你實現。下次碰到極光,別忘了親自體驗看看。
・2013/05/28
在月球表面的隕坑中發現的礦物,有可能是撞擊到月表的小行星殘留的遺骸,而非全部都如長久以來認為的是因受撞擊而被揭露至地表的月球內部物質。這份報告,讓人們再起疑雲:我們到底對月球組成瞭解多少?
・2013/05/27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物理學家提出假設,認為可能有一種傳統物理模型不曾提及的新型暗物質,其行為模式與一般物質類似,所以或許並非所有暗物質都如現行理論所認為的又冷又幾乎不會互撞。
・2013/05/17
我們太陽系最內側的行星—水星,其內部結構類似橘子,龐大的鐵核如同橘子果肉部分佔了橘子的絕大部分體積,而地函和地殼僅如橘子皮般薄薄一層。
・2013/05/17
系外行星又小、又暗、又那麼靠近母星,致使探索它們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任務,現今兩種較為成熟的技術分別是利用徑向速度法(尋找搖擺不定的恆星)和行星凌(尋找正在變暗的恆星)。來自以色列Tel Aviv大學和美國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CfA)的研究團隊最近用一種新方法找到一顆系外行星,這套方法的理論基礎來自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2013/05/10
沒人知道1908年西伯利亞通古斯(Tunguska)地區到底是什麼東西導致了一場猛烈的爆炸,有人說是彗星,有人說是小行星,有人說是迷你黑洞,甚至有人說是外星人的太空船。現在,科學家首度發現當時爆炸事件殘留的隕石碎片,或許有助於釐清這場神秘爆炸事件。
・2013/04/28
有成為世紀大彗星潛力的艾桑彗星(C/2012 S1(ISON))可能在11月底以非常近的距離掠過太陽表面,總亮度預估可超過金星而達肉眼可見的地步,引起全球觀星者的關注。
・2013/04/26
Maoz等人提出的「模擬光譜(simulated spectrum)」,說明美國航太總署(NASA)預定於2018年發射升空的韋柏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探測到白矮星周圍類似地球的岩質行星的大氣時,僅需耗費數小時的觀測時間就能偵測到氧和水等化學組成,比偵測類太陽恆星周圍的岩質行星的還容易許多;換言之,想尋找太陽系以外的生命訊號,從白矮星下手,會比其他種恆星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