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cience
NanoScience
68 篇文章・ 3 位粉絲
主要任務是將歐美日等國的尖端奈米科學研究成果以中文轉譯即時傳遞給國人,以協助國內研發界掌握最新的奈米科技脈動,同時也有系統地收錄奈米科技相關活動、參考文獻及研究單位、相關網站的連結,提供產學界一個方便的知識交流窗口。網站主持人為蔡雅芝教授。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05/15
在製造單壁式奈米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CN)時,金屬性與半導性碳管會同時產生,儘管兩者皆有其應用價值,但混在一起對於製作奈米碳管電子元件而言卻是一大困擾。最近美國與南韓研究人員提出一種簡單的新方法,能以聚合物有效率地分離出半導性奈米碳管。
・2012/05/10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能將紅光轉變為藍光的新材料,此倍頻(frequency doubling)技術又稱為二次諧波產生(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是利用名為奈米杯(nanocup)的特殊三維電漿子奈米結構來達成。
・2012/05/07
日本與法國科學家發現在石墨烯上製作蜂巢狀的氫端奈米孔陣列,可使石墨烯在室溫下展現鐵磁性。研究人員相信此磁性來自於奈米孔結鋸齒邊緣的電子自旋。該現象有助於製作不含稀有元素、輕薄透明且可彎曲的磁鐵,也可用來發展利用邊緣極化自旋操作的新型自旋電子元件。
・2012/05/06
荷蘭科學家發現熱載子在量子點中的冷卻速率與量子點所處環境有關。相較於分散在溶劑中的量子點,熱載子在構成導電薄膜的量子點內較快冷卻。由於熱載子越慢冷卻太陽電池的效能越高,因此量測熱載子在量子點中的冷卻速率是相關應用上關鍵的一環。
・2011/12/05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 oxide)不像先前研究認為能抑制細菌滋生,反而促進了細菌與哺乳動物細胞的成長。過去有實驗顯示石墨烯氧化物對某些微生物有毒性,但對人體無害。此新研究的不同結果將有助此材料在生物醫藥與生物科技上的應用,如組織工程學的人體細胞再生,或增加生物製藥的產量。
・2011/11/07
美國科學家發現當石墨烯(graphene)照光時,不像傳統半導體般產生電子電洞對,而是產生能形成光電流的熱載子(hot carrier)。這項發現不只讓石墨烯的應用潛力再上層樓,而且將有助於研發新型超快高效率光子探測器以及太陽能電池等儲能元件。
・2011/11/07
荷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光激發電子能在相連的半導體量子點(linked quantum dot)間自由移動。由於先前的研究證實量子點能產生多重激子(multiple exciton generation),此發現又突破了載子傳輸的限制,對於以這種材料製備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太陽電池相當重要。
・2011/10/26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多層石墨烯(graphene)的堆疊方式可控制該材料的導電性,使呈現金屬性或絕緣性。由於理論計算預測多層石墨烯不論堆疊方式為何必為金屬性,此實驗結果特別令人意外,然而它也顯示了此材料的導電性可透過改變堆疊方式加以控制,這一點在實際元件應用上將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