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7年 重設

・2017/11/14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每當劇中主角在逃亡時,追殺他們的總是最令人害怕的「霸王龍」,或是以「霸王龍」的模樣為基礎設計的恐龍。霸王龍體型長達 13 公尺,重約 6 公噸,現今對於霸王龍的了解甚至遠比許多現存的動物高出許多,讓我們一同來揭開霸王龍的身世之謎吧!
・2017/10/14
外凡尼西亞一直以來都是羅馬尼亞的文化重鎮,位於此處的哈澤格不僅是充斥著中世紀古老建築與教堂的文化古城,也是孕育了當代化石生物學的搖籃。此地的旦蘇修拉組(Densuș Ciula Formation)地層出土了不少恐龍化石。晚白堊紀的哈澤格島有個有趣的現象,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從未能在哈澤格的旦蘇修拉組找到任何大型的獸腳類出沒的痕跡。
・2017/10/08
翼龍(Pterosaur)不是恐龍,他們是恐龍怪異的親戚,同時也是第一種已知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阿蒙氏蛙嘴翼龍是一種小巧可愛的小型翼龍,生存於距今約 1 億 4900 萬年前侏儸紀的提通階。
・2017/09/05
蘇亞雷斯(Diego Suárez)發現迭戈蘇亞雷斯智利龍,相較於把智利龍當成是一種怪異的獸腳類恐龍,巴隆等人認為智利龍很可能其實是連結基礎鳥臀類恐龍和獸腳類恐龍的重要關鍵!鳥臀類恐龍與獸腳類恐龍之間的關係恐怕又讓許多讀者冒出更多的疑問吧?鳥臀類恐龍不是在親緣上距離獸腳類恐龍最遠嗎?
・2017/08/22
相信熱愛恐龍的各位應該都已經看到幾個月前在媒體上看過那頭保存狀況近乎完美的結節龍(Nodosaurid)化石了吧!這具驚人的標本是由礦場工人紹恩芬克(Shawn Funk)於2011年在亞伯達省麥克墨雷堡(Fort McMurray)所發現。並由皇家泰瑞爾博物館(Royal Tyrrell Museum)的技術員馬克米契爾(Mark Mitchell)耗時五年才將這頭恐龍以如此驚人的面貌將其從岩石中解放出來!
・2017/05/06
這不是第一次在非鳥類恐龍身上找到不對稱的羽毛,卻是第一次在傷齒龍類身上發現這樣的特徵,這使得這類型態羽毛的出現可能比先前預期地來的更早。儘管不對稱羽毛與飛行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但是它的出現當然不是為了飛行而存在的,只能說在各式各樣的帶羽恐龍中,那些身體特質較適合滑翔或能夠有效躲避外在風險的特質在一次又一次的生存競爭被保留了下來,以至於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貌。
・2017/04/28
法蘭茲.諾普查 / Franz Nopcsa von Felső-Szilvás (1877-1933),匈牙利裔的探險家、古生物學家、民族學者,同時也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他不僅是奠定了化石生物學(Paleobiology)研究基礎的第一人,同時也是 20 世紀初阿爾巴尼亞民族學領域中的重要人物。
・2017/04/22
纖細完臼龍的外表看起來就像典型的大型爬行動物,以四肢著地行走,纖細的體態看起來有點像現存的巨蜥。但如果細看那些四肢的骨骼結構就能夠發現纖細完臼龍其實是比較接近恐龍和鳥類的鳥蹠類主龍!這個形象完全顛覆了過往多數古生物學家對於鳥蹠類主龍的想像─以後肢二足直立行走的動物。因此隱蜥類的創建,藉此容納特徵上呈現過度型態的進階主龍類成員
・2017/04/05
一般來說動物的軟組織是很難被保存下來的,但是仍可以透過與現有的生物比對,可以發現霍氏懼龍的面部結構與鱷魚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相較於鳥類的吻部前端已經演變為堅硬的角質喙,他們推測霍氏懼龍的臉上很可能布滿了大面積的塊狀鱗片。這樣的構造很有可能就是霍氏懼龍可以稱霸的原因!
・2017/03/24
自理查歐文爵士創立「恐龍」此一類群起,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在英格蘭與西歐各地被發現,如果要進一步了解這些獨特的滅絕動物,建立新的分類絕對是必要的。然而如何分類呢?從之前以牙齒與足部分為三類,到後來以骨盆作為分類的兩類,都不足以解釋或是有所偏誤,現在可能有推翻傳統分類方法的出現了!雖然不能就此斷言但仍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