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賴昭正_96
賴昭正
46 篇文章・ 59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獲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IBM顧問研究化學家退休 。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19/01/14
隨著網絡與軟體的快速進展,人類每天產生的數據量確實令人難以置信:1018字!如何應付這麼多的資訊,成為一位現代的民主社會公民呢?筆者所能想到的只有:透過邏輯思考的訓練,多用大腦做獨立分析!不要成為資訊的奴隸,要當資訊的主人!不管你將來要做什麼,在高中及大學時一定要有數學和物理的基本訓練,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的,請多為下一代著想吧!
・2019/03/22
地球是否正在暖化,像「基因改造物種(GMO)是否對人體有害」一樣,呈現兩極化的爭論。儘管爭論不斷,但90%以上的科學家均認為全球是正在暖化,雖然其中有些許認為原因不明,或現有的資料尚不足以支持是因「人類活動」造成的,但大多數都同意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是二氧化碳。
・2019/04/15
在「人體太複雜了」一文裡,筆者提到了因全世界從來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一樣的生理與心理構造,因此不能像物理一樣,隔絕不必要的各種外在因素,來單獨探討某一因素對身體影響的直接因果關係。基於此因,有關人體身體的研究幾乎都是使用統計方法的。但統計時常參雜著研究者不自覺或有意的偏見、 取樣與數據的操作、研究經費來源的回報等等因素,因此筆者建議不要盲目地相信使用統計的研究報告。 在該文及「統計的魔術」一文裡,筆者提到了一些研究者不自覺地取樣偏差所造成的錯誤結論;讓我們在這裡來看看一篇有意誤導結論所造成的健康與社會問題!
・2019/07/12
生物科技專利的演進過程,從第一個生物技術專利介紹到關於基因專利合理性的最終判決,並進一步深思研究者欲申請基因專利的原因。
・2024/01/12
彩色電視機是怎麼從以前的方塊,變成現在薄薄一片的樣子?現在的燈泡、電話又跟以前有什麼不同?帶你了解常見家電的演變!
・2024/10/05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提出光速為定值的公設,顛覆傳統物理學觀念。透過同步程序和悖論思考,愛因斯坦引領狹義相對論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對時空的理解。歷史上的失敗實驗也揭示了光速的奧秘。
・2025/03/20
英特爾曾是全球半導體霸主,卻因錯失智慧型手機與 AI 浪潮,被輝達超越,甚至遭道瓊指數除名。從內部文化僵化到決策失誤,難道科技巨頭的衰落是必然?美國政府補助 78 億,還能救它一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