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處理細胞的利器:光鉗(光鑷)

科景_96
・2011/02/07 ・811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00 ・六年級
相關標籤: 光鉗 (2)

Original publish date:Oct 25, 2000

編輯 Vincent Liu 報導

哈佛的科學家們,將單個細胞一個接著一個連接起來,製作了十分精巧的雕飾品,看起來就像是建築物的磚塊。這項的工藝技術不僅是簡單的微小美學(micro-aesthetics)的練習,它可能有一天可以被用來當作生物感測器,或甚至是替代器官。

光鉗(光鑷)@維基
光鉗(光鑷)@維基

光鉗發明於1980年代末期,看起來似乎是很微不足道的光,因著電的交互作用,可以對物質施予一個力量。藉著兩道或三道交互作用的雷射光束組成的強大的光場(light field),小物質在光場的交會處被固定住。當雷射光束的移動,這樣的捕捉器(trap)成為一組的鑷子拖拉著物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這樣的方法去移動一個細胞或單分子必須要依附在一個大的操作手把上,就如一個微小的塑膠球(microscope plastic bead:塑膠材料做的小球,直徑數微米,可利用化學方式依附生物分子)。如果小球被拉動,分子或細胞也會隨之移動。George Whitesides和他的研究伙伴使用雷射光束作為精巧處理細胞建構的工具-光鉗(optical tweezer)。他們在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中發表將聚苯乙烯小球釘住到紅血球(erythrocytes)的表面,移動它們的位置。Whitesides實驗室的小球勾住在紅血球表面的分子懸掛物。他們下一步從麥芽精(wheat germ)中萃取蛋白質,其蛋白質可與紅血球或其他細胞的表面分子相結合,並被小球辨識固定之。所以每個小球可以釘住一個或數個細胞,並且允許研究人員去建構一個不同的排列,如串鏈或環狀物。只要組合完成就不能這樣的鑷子分開了。這樣的方法不僅僅只限於細胞。只要小物質連接到適當的分子,在原理上,都能夠這樣被處理。

最後的結構可以作用像微小生物感測器裝置,比如可以被用來研究對於如何將細胞組合到真實的組織過程中有一個新的的理解。在一個準確適當的時間和必要位置的控制上,可以自動化的連結不同的細胞,去製造新的組織和器官。

參考來源:

相關連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科景_96
426 篇文章 ・ 7 位粉絲
Sciscape成立於1999年4月,為一非營利的專業科學新聞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近零碳建築新趨勢:從節能創意到 2050 淨零轉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0/23 ・370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全球每年 38% 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非來自道路上的交通工具,而是由「現代都市與建築」所造成的。

我們如今站在兩條路徑的十字路口。一條是依賴更多水泥建築與空調系統來抵禦夏季酷暑,然而這樣的選擇只會加劇室外大氣的惡化。另一條則是徹底改革建築、用電、設計與都市規劃,不僅尋求低碳排放的建築方式,還要找出節能降溫的解決方案,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能將建築業的碳排放歸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築的溫室氣體哪裡來?

在建築物 60 年的生命週期中,建材的碳足跡其實只佔 9.8%,因為建築一旦完成後,材料不會頻繁更換。相反,日常生活中的用電才是主要的碳排來源,占了 83.4%,其中大部分來自冷氣、照明和各種電器。

當然,讓大家集體關燈停用電器「躺平」來拯救地球,顯然不切實際。既然完全不消耗能源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尋找更現實的解決方案。

現在就來看看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成大的「綠色魔法學校」,臺灣首座淨零建築,如何運用建築技術,成為當代永續建築的典範。這些技巧中,有哪些能應用到你我家中呢?

綠色魔法學校。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為了省電要把煙囪塗黑、吸收更多太陽光?

都市裡,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夏天的高溫,水泥建築群在陽光的烘烤下,變成一個個巨大的窯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綠色魔法學校在國際會議廳裝了一個煙囪,不過這不是為了讓窯爐更熱,而是用來降溫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煙囪為什麼都都要蓋的那麼高?原來煙囪越高,上下的溫差越大。熱空氣因為密度低而向上移動,產生熱對流。溫差越大,這個熱對流就越強烈,這就是所謂的「煙囪效應」。在要幫室內降溫的情況下,我們的目的是產生更強的煙囪效應,抽走熱空氣,讓室溫下降。但這棟建築裡沒有火爐,而溫差不夠大時,這效應會變得微弱,那該怎麼辦?

綠色魔法學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法:在煙囪南面下半部改裝透明玻璃窗,並將煙囪內部塗成黑色,還加裝了黑色烤漆鋁板,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陽光。每當艷陽高照,這個不插電的的「自然通風系統」就能自動啟動,創造局部的熱對流,帶動整根煙囪的熱氣向上移動,為室內降溫,達到節能效果。以熱制熱,完全反常識。

綠色魔法學校的特殊煙囪設計,玻璃引入太陽光。圖 / 泛科學攝影畫面截圖

幫室內降溫的最大原則是:通風。

實際上,不是人人家裡都有煙囪。但如果建築的高處沒有任何窗戶或通風設備,熱空氣就是會從屋頂一路往下蓄積在室內。因此,你也一定在許多工廠或民宅的屋頂看過一個不斷旋轉的小風扇,它們也是有異曲同工的效用。雖然不是高聳的煙囪,但特殊的渦輪構造,風吹過就會開始轉動,並連帶空氣排出室外。是個不用插電的通風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色魔法學校館內動畫-室內通風排熱補冷。圖 / 泛科學攝影畫面截圖

綠色魔法學校的煙囪就是個效能更強的換氣機,足以讓 300 人大型會議廳的換氣次數,高達每小時 5 到 8 次,甚至能在室內颳起風速每秒 0.5 公尺的微風,是最舒適的環境。這些利用熱氣密度的差異來改善室內溫度的方法,又稱為「浮力通風」。

為了把通風貫徹到底,綠色魔法學校在建築的兩面裝設大量窗戶以及吊扇,來讓水平也能通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裝置,其實才是關鍵。靠吊扇的一點點電力讓自然風可以自由進出,耗費的能源,遠比冷氣還要少得多。

幫空調省電的最後一招,就是微環境控制。

綠色魔法學校透過屋頂植栽與造林改善微氣候。圖 / 綠色魔法學校

實際上魔法學校內還是找的到空調設備,並不是完全拔除不用。除了選用最高效率的主機,以及把室內循環做到最好以外,降低周遭環境溫度才能減低冷氣的負擔。要降低水泥叢林的熱島效應,需要植被與水體來做溫度調適。

在太陽照射下,水泥屋頂表面最高可以達到攝氏 70 度,如果屋頂有種植植栽,室內頂層樓板的表面溫度就可以維持在攝氏32 度以下。不用開電就先幫室內降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也是關鍵的一環。一是水的比熱高,想打破水分子之間的氫鍵,需要大量的熱量,要讓一千克水的溫度升高一攝氏度,需要 4,200 焦耳的熱量,這可以避免溫度因為烈陽就快速上升。二是當溫度真的過高,水也會透過蒸發帶走熱量,讓溫度不至於向上飆。

魔法學校的屋頂花園使用水庫淤泥,研磨後燒製成的再生陶粒,裡頭混合了稻穀,結構極細,不會像有機土一樣分解消失,可以涵養水源,還不用動不動補土壤,不只降低屋頂植被的澆水次數,還能達到降溫效果。地面也採用透水鋪面,讓每一滴水都不浪費。

綠色魔法學校本名是成功大學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

2013 年被英國知名出版社羅德里其評為「世界最綠的建築」,並獲選為聯合國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

除了表彰之外,在認證上也確實取得了臺灣最高等級的「鑽石級綠建築」認證,以及美國最高級的「白金級綠建築」兩個綠建築認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讓相同的成效可以陸續在全臺的所有建築上實現,臺灣在既有的綠建築標章體系上,擬定出了「建築能效評估系統 BERS」,針對關鍵的空調、照明、插座電器的用電狀況訂出明確的耗電密度指標得分。簡單來說,就是每平方公尺的面積上,每年平均的用電量。

建築能效標示。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要打造一棟淨零建築,需要設計與材料硬體的相互配合。在日常用電這最大耗能項目上,能透過前面的淨零設計與智慧能源管理來減低能耗。而我們還沒提到的最後一塊拼圖,則是回到建築的建材本身。這部分減碳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將傳統施作工法改為在工廠就完成模組化建材製造的「預鑄工法」,減少現場搭建鷹架、施工的步驟,達成減碳。又或是將部分建材更換為木、竹等負碳建材,甚至使用零廢棄物、能「循環使用」的建材。例如 2018 年亮相的臺中花博荷蘭館、或是 2021 年台糖在沙崙啟用的循環聚落。

建築物能夠完全不用電嗎?……電從哪裡來?

沒錯,連全球最綠的建築——綠色魔法學校,也無法做到完全不使用電力。正如前面提到的,建築的最大能源消耗來自日常使用,而這所「魔法學校」的成就,是成功將日常能源消耗降低,讓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超過 50%。

這就是關鍵,減少一半後,剩下的部分就靠周邊的造林、太陽能和風能等綠色能源來補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 年 3 月,國發會公佈了 2050 淨零排放的路徑圖,參考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制定了 2050 年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

這條路徑包含兩個核心目標:第一,所有建築物要在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中達到 1 級節能,甚至進一步達到「1+ 級」近零碳建築的標準,減少至少 50% 的能源消耗。第二,同步發展再生能源,讓這些近零碳建築朝淨零邁進。

淨零建築路徑。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這個目標比你想像的要容易實現。比如,2023 年 12 月,台達電的瑞光大樓 II 就成功取得了「1+ 級」近零碳建築認證,並符合 0 級淨零建築規範。而在 2024 年 7 月,國泰人壽在臺中烏日的商辦大樓經過改造後,也達到 0 級淨零建築標準。這些案例證明了綠色魔法學校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不論是新建築還是舊建築,都能達成甚至超越淨零目標。

圖 / 台達電瑞光大樓 II
圖 / 國泰人壽臺中烏日商辦大樓

如果我們不想讓「每個夏天都是未來最涼的一年」這樣的預言成真,碳排歸零是必須要實現的目標。現在你知道,這個任務的關鍵就掌握在你我手中。就像選擇能源標章電器一樣,只要選擇符合 BERS 能效標準的建築,我們不僅能降低冷氣的依賴,也能節省電費,讓地球和你的荷包都雙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0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劃開時代的雷射物理工具
PanSci_96
・2018/10/02 ・112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01 ・六年級

今年的物理獎表揚了得主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貢獻。所謂雷射,便是「通過受激輻射產生的光放大」,這種密度高的窄小光束,可以在極小的範圍內以高能量切割、鑽孔……。不但可用於各式手術,甚至是各項娛樂燈光秀,可說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來自美國的得主 Arthur Ashkin 得獎的理由是發明了光鉗 (Optical Tweezers) 與其在生物系統上的應用。什麼是光鉗呢?它是一種通過高度聚焦的雷射光束可以移動極~微小物體的裝置。(能量量級通常為皮牛頓級)

這種技術可以用於移動細胞或病毒顆粒,把細胞捏成各種形狀,或者冷卻原子。由於光鉗可以精準地直接作用於細胞甚至更小的目標,在光鉗生物學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比如在對的時間、對的控制下,自動化地連結不同的細胞,去製造新的組織和器官,它可以用來研究和操作DNA、蛋白質、酶甚至是單個分子。

光鉗 (Optical Tweezers)  source:Nobel Prize@Twitter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另一組得獎者──來自法國的 Gérard Mourou 以及有史以來第三位獲得物理獎的女性得主 Donna Strickland 則是在光纖雷射啁啾放大系統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CPA) 方面有卓越貢獻。(在這邊一定要多說一下 Donna Strickland 有多厲害 (?),她這次獲獎的研究基礎是她的博士論文!)

CPA 系統突破了過去的瓶頸、增強了雷射脈衝,讓它的峰率得以指數成長。使得雷射可以應用的範圍更加廣泛,包括目前在醫療與工業已經相對常見應用在精密雷射手術如眼科手術、除斑與精密材料切刻。

光纖雷射啁啾放大系統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CPA)  source:Nobel Prize@Twitter

 

泛科小教室~:光鉗原理

雷射光為同方向性的光,透過透鏡聚焦後會產生類似腰身的東西,而這腰身使得粒子受到光子撞擊的方向不再是同方向。

source:Wikipedia

左圖表示當雷射光的光子撞擊到微粒時,左邊與右邊的光子會進入微粒,並產生偏折與變慢;變慢表示動量下降,這些光子損失的動量會給微粒,因此造成移動。而匯聚過的雷射光聚有腰身,因此原本的1號光會跑到中間線的另一邊,對微粒造成的力會是前面的相反,這樣粒子會來回震盪,最後停留在腰身點上。

簡單的說就是,透過透鏡會聚的雷射光打到微粒上時會前進一下、通過腰身後會得到一個反方向的力、然後停在固定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將一個微粒擺在固定位置;這種感覺就是將一道有腰身的雷射光變成一條纏在微粒上的彈簧,最終彈簧停止運動後,會停在腰身那個點上,這就是「光鉗原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Sci_96
1247 篇文章 ・ 2379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