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研究人員想知道這些胎兒細胞會不會跑到媽媽腦部,進而改變媽媽發生腦部病變的風險。他們採取 59 位不幸往生女性的腦部樣本來進行檢測,結果他們在 63%女性的腦部樣本裡測得男性特有基因,顯示她們懷的兒子當年應該留下了一些細胞,一直保存在媽媽腦部。這些細胞對媽媽會不會有影響呢?在這篇研究裡還没有要直接檢驗因果關係(不會有人想當白老鼠吧),但是在這 59 個案例中剛好有 33 位有阿茲海默症病史,或許可以用來看趨勢是否存在。那究竟腦部有小男生 DNA 的媽媽會不會比較容易得到海茲海默症?
他們研究的結果恰好相反,在 26 個没有阿茲海默症病史的樣本裡,腦部測得男性 DNA 的比例比有阿茲海默症病史的 33 個樣本要高。這個結果指出小男生的細胞或 DNA 有可能可以幫助媽媽降低得到腦部疾病的風險。這篇研究裡因為没辦法區分小女生的 DNA 和媽媽的 DNA 而無法判定是否和小男生有一樣的現象。目前這個研究還只能看出有這麼一點趨勢,這麼少的樣本數(59),再加上尚未證實因果關係,讓結果不足以推論出「生小孩不容易老年痴呆」之類的結論,不過總是給了媽媽們一個希望,看能不能變成個提高生育率的新誘因。
延伸閱讀
Phillips ml. Bearing sons can alter your mind. ScienceNow. 26 September 2012.
Chan WFN, Gurnot C, Montine TJ, Sonnen JA, Guthrie KA, et al. (2012) Male microchimerism in the human female brain. PLoS ONE 7(9): e45592. doi:10.1371/journal.pone.0045592
還記得美劇《The Big Bang Theory》嗎?劇中常常出現的物理名詞「弦論」,是描述物理世界基本結構的理論。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數學研究所程之寧研究員,她正是研究弦論的科學家,也是熱愛音樂的搖滾樂團鼓手,這種跨領域身份並不衝突,兩邊都需要創造力與紀律。由於天生斜槓的性格,讓程之寧在數學和物理領域大展身手,透過數學的深入探討,她試圖將弦論更往前推進。最近程之寧更跨足到人工智慧領域,為學界提供理論物理上的貢獻。
我有兩個動機。一個就是我真的想深入了解人工智慧。我也可以像普羅大眾,看看 AI 下圍棋,讚嘆「哇!好厲害!」這樣就好,可是我覺得我一定可以真的去理解它,這可能就是數學家的自大吧!
另一方面,我知道對科學研究來說,未來 AI 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這是「在職訓練」的概念,我可能會用到這個新工具,或以後我可能會需要教這樣的課,因為學生是下一代的科學家。因為這些原因,我覺得我需要去訓練自己使用新的工具。在我的領域裡,也有一些有趣的、還沒被解答的科學問題,是 AI 有可能幫得上忙的,我看到了一些潛力。
弦論和 AI 感覺差距很大,AI 也可以應用到弦論的研究嗎?
乍看之下,弦論的確比較抽象,也不像其他許多實驗會產生大量數據。但其實弦論有大量的可能性,我認為使用 AI 來在這些巨量的可能性當中搜尋特別有趣的理論,是一個有潛力能夠加深我們對弦論理解的新的研究方法。
而且 AI 的應用絕不僅限於巨量資料。如果是面對一些比較新的挑戰,在沒有現成的演算法可以用的情形之下,可以自己做出需要的功能嗎?這過程我覺得也非常很有趣,而且應該是會有成果的一條路。這種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事情,我覺得很有挑戰性,也蠻好玩的。
除了用 AI 來幫助物理跟數學的研究之外,我也試著物理研究當做靈感來源,找出新的 AI 的可能性,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方向。我現在有和 AI 的學者合作,嘗試做出一些創新的演算法,真的還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