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0
0

文字

分享

5
0
0

性,行動電話,與精力旺盛的兔子

鄭國威 Portnoy_96
・2011/04/23 ・199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擔心行動電話會影響性功能表現的男性,請舉手。

別害羞,畢竟跟女性比較起來,男性的確比較常將手機放在褲子的口袋裡頭,我們很少手上拎著個小包包,也比較不常使用手機套。而一直以來對手機電磁波的疑慮始終縈繞在身邊,擔心是正常的!

針對手機電磁波對腦的影響所做的實驗跟調查非常多,絕大多數「並無法證實」手機電磁波能對腦部造成什麼影響,例如腦癌,最近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報告雖然顯示,手機的確會增加大腦接近手機天線部份的葡萄糖代謝,顯示它促進大腦活動,但也僅止於此。至於曾有謠言說三支手機同時響起,放在中間的荷包蛋都會熟,或是手機講久了連腦都會烤熟之類的…我想如果真的熟了,自己應該會先聞到香味吧…離鼻子那麼近…

圖片來自wall001.com

讓我們先把上半身放在一邊,回到本文的重點下半身:相較於有許多研究探討手機電磁波對腦的影響,對手機電磁波與生殖能力間關聯的研究就顯得少了,然而我相信,關心「小頭」的絕對不少於關心「大頭」的人。Salamat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也想知道手機對性行為的影響;循慣例,當人類好奇心一起,動物就遭殃了。

要說遭殃,也不全對,畢竟在這個實驗裡頭,作為實驗對象的成年雄兔們可說是享盡豔福。這篇研究2010年發表在國際性無能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上–竟然有這種期刊!–之前雖然有其他研究探討人類跟其他動物的睪丸,若接近手機會有什麼反應,但這篇論文則是首次直接針對性行為下手。研究一開始,先找來一堆年輕氣盛的雄兔,每隻雄兔都可以盡情跟眼前的雌兔大戰三分鐘,三分鐘一到就休息三分鐘,然後轉檯換下一隻雌兔,然後連續六次…這樣的狂歡每週一次,連續三週…目的是為了要確定雄兔的性能力正常(很遺憾,沒有辦法做人體實驗..Orz)。

接著就是實驗重點了:他們把雄兔放在無法轉身的小籠子裡,然後在睪丸正下方放了一台待機中的手機,每天要待在這個環境中8個小時,連續長達12週(…還好,沒有人體實驗…囧rz)。手機是什麼廠牌,哪家電信,不得而知。在這個環境下待那麼久,很有可能會感到高度壓迫,影響實驗結果的信度跟效度,所以就設計了另一組兔子,一樣放在小籠子裡,唯一的差異是手機是關機狀態,作為對照。

12週裡頭,每兩週測量一次直腸體溫以及「壓力賀爾蒙」皮質醇「性賀爾蒙」睾酮、以及「情緒賀爾蒙」多巴胺。12週過後,又到了酒池肉林的時刻了(感覺好像當兵放假…),比照之前的作法,雄兔又遇上了雌兔,這次更猛,連續兩周,每週三次,每次輪流由六位雌兔陪伴,三分鐘就轉檯。目的就是要讓雄兔產生「柯立芝效應」,最後精疲力盡。(蚵立芝效應的典故蠻好笑的,請看Wikipedia)

結果呢?不管是實驗組還是控制組的兔子都一樣飢渴,而且在三種賀爾蒙的測量上都沒有顯著差異。

比較有趣的是,從上圖中可以發現,第2隻雌兔讓所有雄兔都彷彿變回國中生那般血氣方剛,但除此之外,每隻雌兔都成功吸引了雄兔。研究的另外一個算是發現的發現,是射精次數。

MP這組,也就是實驗組的兔子,不管面對哪支雌兔,在射精次數上顯著低於其他兩組控制組,這就讓人有點擔心了。下圖則是各組交配次數跟射精次數的圓餅圖,可以明顯看出MP這組交配次數最多,但是射精次數比例最少。

不過即使找到了這個應該注意的發現,Salamat等人卻說:「這可能是因為動物未能勃起或射精」(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failure of the animals to attain an erection or accomplish ejaculation)…這還要你說嗎?而且還是可能?那不就是猜的嗎?研究結論也怪怪地,竟然一下子就導向「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而且還是腦組織裡頭的氧化應激,可是整個研究從頭到尾也沒有調查腦,更沒有調查氧化應激XD,而且就算手機輻射真的對兔子腦發生影響,那也很難說對人類會造成類似影響,畢竟(應該)沒有人每天連續講手機8小時長達12個禮拜啊。

所以說呢,即使這個實驗結論很不靠譜,實驗設計有點小問題,但實驗結果倒是可以參考的…你的手機還是常常放在褲子口袋裡頭嗎?

註: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即機體活性氧成分與抗氧化系統之間平衡失調應起的一系列適應性的反應。對人類而言,氧化應激涉及許多疾病,如動脈硬化症帕金森氏病阿茲海默病。(根據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
Friday Weird Science: Rabbits, Cell Phones, and Sex

Salama, N., Kishimoto, T., Kanayama, H., & Kagawa, S. (2009). Effects of exposure to a mobile phone on sexual behavior in adult male rabbit: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 22 (2), 127-133 DOI: 10.1038/ijir.2009.57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5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從 3G 到 6G:行動通信的進化之路
數感實驗室_96
・2024/06/20 ・825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摩斯發明電報和貝爾發明電話,這些似乎是上古時代的科技,其實都發生在過去兩百年內。而手機,作為近五十年來的產物,又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呢?

讓我們來探討行動通信是如何從 3G 發展到 6G 的。

1989 年,一張名為《The Great Radio Controversy》的搖滾專輯發布,迅速走紅,登上告示牌熱門榜。雖然專輯的歌詞與通信無關,但它的名字「偉大的無線電爭議」確實讓人聯想到無線通信的歷史。而這張專輯的樂團名為 Tesla,沒錯,這正是向那位傳奇的天才科學家特斯拉致敬。特斯拉對無線通信的貢獻可謂奠基石般的重要,而從 3G 到 6G,行動通信技術又經歷了哪些突破和變革呢?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行動通信的歷史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年,但其中包含的豐富內容實在說不完。從精彩的發明故事到商業競爭,再到行動通信所帶來的社會變革,每一個環節都值得深入探討。而在這集影片中,我們僅僅觸及了冰山一角。

下一集將深入探討 WiMAX 那成功的哥哥——Wi-Fi,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無線區域網路技術。讓我們繼續探索這些改變世界的科技!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參考資料

討論功能關閉中。

數感實驗室_96
76 篇文章 ・ 50 位粉絲
數感實驗室的宗旨是讓社會大眾「看見數學」。 數感實驗室於 2016 年 4 月成立 Facebook 粉絲頁,迄今超過 44,000 位粉絲追蹤。每天發布一則數學文章,內容包括介紹數學新知、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或是數學和文學、藝術等跨領域結合的議題。 詳見網站:http://numeracy.clu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g/numeracylab/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電磁波全揭秘:了解頻帶、頻寬、頻率和通信技術的基礎知識
數感實驗室_96
・2024/06/13 ・672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先前我們介紹了多位為通信科技發展做出貢獻的科學家。現在,我們要深入探討無線通信的技術層面。

無線通信,顧名思義不像傳統的電話或電報那樣需要一條實體的線路來傳遞信號。但這些信號並非憑空傳遞,它們依賴的正是電磁波。

電磁波在現代社會無處不在,從微波爐、手機到基地台,這些設備都會發射電磁波。但其實即使沒有這些科技裝置,電磁波依然存在於我們周圍。什麼意思呢?答案就是:當我們白天走到戶外,看到的光,它其實也是電磁波的一種。

希望大家掌握了這些電磁波、頻帶、頻寬等基礎知識後,未來在閱讀相關的電信新聞時更加了解他們提到的術語,以及各種縮寫。以後無論是科技發展的動態還是市場新技術,都能更有概念地理解。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參考資料

討論功能關閉中。

數感實驗室_96
76 篇文章 ・ 50 位粉絲
數感實驗室的宗旨是讓社會大眾「看見數學」。 數感實驗室於 2016 年 4 月成立 Facebook 粉絲頁,迄今超過 44,000 位粉絲追蹤。每天發布一則數學文章,內容包括介紹數學新知、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或是數學和文學、藝術等跨領域結合的議題。 詳見網站:http://numeracy.clu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g/numeracylab/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改變世界的通訊革命:電話發明家亞歷山大.貝爾(Alexander Bell)
數感實驗室_96
・2024/05/28 ・582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多久沒有用手機打電話了呢?現代人大多將手機當作上網的工具,每天接到最多的電話應該也是快遞、推銷跟詐騙吧。但其實以前電話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畢竟比起電報只能傳遞幾個字,能一口氣說出想傳遞的內容,不是方便許多了嗎?

 這樣在通訊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的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開啟了全新的溝通時代。今天我們就來介紹,讓大家能說話的那位關鍵科學家,亞歷山大.貝爾(Alexander Bell)。

貝爾不僅是一位發明家,他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擔任私人家教時曾教導過海倫凱勒。海倫凱勒與貝爾一生保持聯繫,她在回憶錄中寫道,貝爾全心投入於聾啞教育,做出了許多貢獻,卻從不以此自豪。

亞歷山大.貝爾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既擁有卓越的科技發明能力,又持續關心著聾啞教育。也許正是因為他如此關心人,才能發現各種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從而成為他發明的靈感來源。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討論功能關閉中。

數感實驗室_96
76 篇文章 ・ 50 位粉絲
數感實驗室的宗旨是讓社會大眾「看見數學」。 數感實驗室於 2016 年 4 月成立 Facebook 粉絲頁,迄今超過 44,000 位粉絲追蹤。每天發布一則數學文章,內容包括介紹數學新知、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或是數學和文學、藝術等跨領域結合的議題。 詳見網站:http://numeracy.clu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g/numeracy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