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
1

文字

分享

0
31
1
評論 回應:看完《鬼滅之刃》想練全集中呼吸?科學告訴你修蛋幾勒!

從社會安全觀點比較《鬼滅之刃》跟《我的英雄學院》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020/12/07 ・107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鬼滅之刃》裡的鬼殺隊歷史悠久,除了殺鬼,也收容一部分受害者及其親屬,並培育成才,賦予不同任務,從後勤、人資、物流、研發、資訊流、前線部隊都有安排,還承擔了社福、社工、部分(因鬼而發生之)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的責任。鬼殺隊都在暗地裡運作,鬼也傾向於隱匿身份,畢竟鬼的主食是人,需要人類沒有提防才容易捕食,到了大正時代鬼殺隊持刀等武器行走江湖也容易被盯上。而且在大正時代以及以前,傳播媒體與偵蒐科技都不發達,因此就算有人目擊倖存,說出來的證言也只會被當成鄉野奇譚或都市怪談。

《我的英雄學院》就很不一樣。「個性」(其實就是超能力)出現在幾乎所有人身上,而社會也經歷過一段很顛簸的黑暗期與重整期,才進入了故事中現代化的英雄社會裡。英雄在主線故事裡早就企業化、公共化,透過英雄裝、英雄名等公開且刻意設計的形象管理,如明星般給人們安全感、存在感。敵人(Villain)也比較雷同於恐怖份子,積極透過媒體操控輿論、透過大規模無差別破壞來製造恐慌、想要顛覆社會現況、恣意而活,類似歐美英雄漫畫脈絡。

在《鬼滅》裡,大部分出現的鬼都活了很久了,他們大多也都有悲慘的身世或扭曲的性格,但因為只有鬼王無慘可以創造鬼,而且非常挑惕,因此鬼的數量其實並不多。但在《我英》裡,由於大多數人都擁有個性,有的個性容易失控、傷害到人、因而影響週遭人對自己的看法,讓自己遭到歧視、誤解、迫害、漠視。個性出問題的機率遠超過鬼吃人,英雄就算數量再多,也不太能插手家務事。而且顯然絕大多數的英雄都熱衷於解決壞人或救難,扮演「象徵」,而當社會又把注意力都放在英雄身上,連教育都往英雄就業偏過去,就更忽略了社會安全的本質應該是防範於未然,而不是亡羊補牢。

相較於鬼滅有明確的大魔王,而且鬼殺隊多是傳承或被鬼殺害的被害人家屬,我英裡的年輕英雄絕大多數都只是被英雄形象吸引才想當英雄,而且敵人會一直出現,不需要被變成鬼。

也因此,我認為從這兩部當紅的作品裡,最值得討論的其實是當社會救助不足、社會工作者角色缺失,會讓社會需要英雄,但也讓社會更脆弱,面對更巨大的風險,而一個真正的英雄組織,應該要能把上述的不足與缺失補起來。這點鬼殺隊或許是在千年的歷史中慢慢補上的,而我英很少描述這點,而著重敘述敵人的悲慘經歷,或許作者就是刻意要用忽略來讓讀者注意到我英世界裡問題的根源。

結論是:衛福部的角色很重要啊。

(本來只是想發在臉書上的自說自話,想想不如拉回自己的泛科帳號上來發。目前跟鬼滅有關的只有這篇,於是就發在這篇的長評裡,有點離題不好意思。)

(之後想再比較一下咒術迴戰)

(懇請給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