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燈光就睡不熟?喝咖啡要挑時間?冬天一開窗冷空氣吹進來?不含氟牙膏更天然?巧克力只溶你口之謎?喝酒臉紅是優勢?作者不愧為悠遊於科學與社群傳播的高手,整本書信手捻來,案例愜意趣致,深度拿捏恰到好處,貼近生活時而翻案打臉,時而自嘲吐槽,整本書讓我這化學外行人一口氣讀完,竟然毫無疙瘩,更覺知識深刻腦海,科學思維迴盪心頭,彷彿自己也開了一隻化學眼。
學化學這門學問並不容易,本書作者阮津玫博士雖然身為化學領域的科學傳播跟推廣者,透過影片跟著作吸引許多年輕人主修化學,也還是在本書裡坦承,自己研究化學的那九年生涯非常辛苦,絕對不想再來一次。不過正如化學界需要像她父親、先生、閨蜜好友等人將高超的智慧奉獻於艱難研究,勤奮不懈。化學界也需要阮博士這樣能說善道又有扎實學術基礎的人,幫化學人以及化學本身說說話。
學化學難也就算了,「化學」在社會上更莫名其妙被污名化,成了「天然」、「純淨」、「無毒」的對立詞,不但惡名昭彰,標籤難以撕除更到了耐人尋味的地步。但這不代表化學不「可愛」,跟所有其他乍看之下覺得複雜奧妙、脫離日常的科學知識一樣,化學可以非常生活,如作者在本書中示範的,在尋常的一日裡,以化學之眼,靜觀萬物,暢快自得。我特別欣賞作者在這本書中採用的「一日化學」寫作法,從平凡無奇的早晨起床到平凡無奇的晚間聚餐,卻因無所不在的化學而豐富多端,這樣的寫法新穎、適切,充滿畫面感跟故事性。
尤其在台灣,食安、公共衛生、營養等議題備受關注,在部分傳媒、民代跟社群極化下,人們有時過度反應,有時不求甚解,共同點是都忽視了基本的科學(其中大部分都是化學)。以本書中也提到的水為例,有廠商賣鹼性水聲稱可以調養身體平衡,也有廠商賣小分子水聲稱可以強身減肥、更有廠商賣含氫水或高氧水,說可以讓人有活力、不會累。最近甚至還有廠商狂飲消毒用的次氯酸水,彷彿防疫清潔效果還能直入人體。這些「聲稱」都建構在我們對化學的無理排斥與無知盲信,兩種信念同時存在,實在很矛盾。
然而人們之所以有諸般的誤解,不就是在告訴像我這樣的科學傳播者:我們做得不夠好、無法打動人心嗎?氫鍵、熱力學、八隅體原則、活性劑……種種名詞跟學理經過高度壓縮,便於研究者溝通,本不是為一般人設計。但既然生活離不開化學,將化學知識生活化就是每一個愛化學者的義務。
這是今年我讀到最好的科普書之一,對非專業讀者極為友善,在此推薦給你。我期待作者接著寫第二本、第三本,也期待接著繼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