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評論 回應:非凡物種:型塑人類文化、改變世界的25個自然造物

《非凡物種》不知道為何選出這 25 個物種,但讀完後覺得應該先逛自然史博物館再讀一遍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022/04/02 ・1262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先說結論:雖然內容很豐富,題材很有趣,翻譯品質也很不錯(全書錯字只有3個),但這本書一開始著作時沒有替英國以外的讀者著想,所以許多時候讓我覺得很疏離。同時,將一檔以物種為經,文化與科學為緯的廣播節目轉為書籍,照理說需要補充大量視覺資料,但本書只有在書中間,統一夾入每章一張代表性圖片,閱讀輔助實在不夠,也不是很流暢。

本書與同名廣播節目「Natural Histories」與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合作,首先節目製作單位從眾多展品中先選了約一百個物種,做成每集20多分鐘的聲音節目,獲得很好的迴響,接著在一源多用的概念下,再精選其中25個物種,分為25章,每章約1萬字的份量,改編成書。

這絕對不是一本不好的書,但我得老實說,這是我今年任意讀書以來,最沒有感觸跟收穫的書。

歸根究底,這本來就是為英國聽眾製作的廣播節目,改編的書也是,因此從挑選出的物種,到與該物種有關的歷史、故事、文藝創作、科學……都很英國本位思考。我當然不是不能換位思考、我也不是要外國翻譯書都徹底在地化,但這本書就是很英國,使我覺得我讀著讀著有點讀不下去。這不是書的錯,我想想應該是我要先去過英國,起碼逛過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再來看這本書會比較有感。

另外一個問題是,相較於另一本我讀過的《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或其他以N個XX類似概念策展的書籍,這本書選出的 25 種「非凡物種」,其實沒有任何承先啟後、可資比對的關係。章與章之間完全獨立,但也徹底失聯。例如第一章是猿與猴,第二章是鯊魚、第三章是蝴蝶……一直到最後的鯨魚,作者沒有把類似的生物歸類在一起,也沒有用其他的座標來定位(例如進入自然史博物館的時間點、或是歷史上的某件大事),以至於我讀起來很沒有幹勁,因為前一章不為後一章鋪陳,後一章也跟前一章毫無干係。

這本書提供了我很多過去沒聽過的資訊,就冷知識來說蠻有趣、挺新奇的,但因為前面提到的問題,我留不下什麼記憶。如果我真的記住,然後不留痕跡地偶爾秀一下這些冷知識,應該會蠻帥,但我真的記不住。前幾個禮拜讀的《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雖然同樣是 BBC Radio 4 跟邱園合作的節目再改編的書,跟本書是很類似的著作,但因為都集中在植物上,同時緊扣英國殖民時期的植物採集史、以及植物學的演進,讓整本讀起來比較有主軸,不會像《非凡物種》這樣散亂、無架構。

雖然我表達了對此書的一些不滿,但若不要將之以書看待,而是以「知識型節目腳本集」或是「物種知識條目」的角度來讀,感覺就完全不同。這本書的各章單獨來看,都是很好的節目腳本示範,正好是我跟同事現在需要的。同時,如果要製作一些社群上的輕知識分享圖卡,這本書也提供了非常多可以用的材料,讓我很想推薦給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因此我並沒有後悔選這本書來讀,雖然我真的沒有記得太多書中的內容,也沒有好奇心被滿足的爽快,但我藉此機會明白我自己對書的期待是什麼,也是很好的收穫。

評分:7.5/10

註:同名節目免費收聽(英國腔對我有點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