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8/03
2020 年 7 月 26 日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當晚正在國家音樂廳正在演出一場演唱會。但當時卻發生了一場地震,演唱者們處變不驚繼續完成音樂會,敬業精神讓人敬佩。但,以防災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嗎?我們收到的緊急警報在防災時又會發揮什麼效果?
・2020/06/12
地震發生時,如果我們在家中、在學校、在野外,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平時又可以做哪些演練來因應那些突如其來的地震呢?
・2020/06/11
火山爆發可能帶來嚴重災害,卻也為製造出許多資源。當火山即將爆發,我們是否可以提前預測?火山爆發時,我們又該如何避難呢?
・2019/12/31
馬國鳳是國際知名的地震學家,研究一系列地震形成、破裂、結束的過程。2004 年參與並主持「台灣車籠埔斷層深井鑽探計畫」,透過跨國際合作研究,鑽取斷層帶的岩芯試樣,探究九二一大地震的成因和生成機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 期刊,證實新原因假說:「其實地下水水壓引發爆裂,也會引發微地震。」
・2019/11/19
地震工程界有句老話:「地震不會殺人,建築物才會。」這句話當然不是絕對,因為地震引發的山崩、海嘯一樣會致命,但不可否認,地震時大部分的傷亡都是因建築倒塌或嚴重損毀所造成。而天災到底為什麼會映出這樣的人禍呢?
・2019/09/24
從小,生活在西南部的人們時常會聽長輩說道:「斷斷續續的小地震是好事,這樣才能讓『能量釋放』,避免大地震的發生。」不僅如此,在新聞也經常能聽到「某某地震屬正常能量釋放」的說法。究竟,地震能量真能一點一滴地慢慢釋放、以防止大地震的發生嗎?而人們又該如何面對和因應?
・2019/09/23
在臺灣,每當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時,若臺北盆地的震動較周邊地區大,幾乎都可見到電視新聞報導或一般民眾朗朗上口地說,這是盆地效應或場址效應(seismic site effect)造成的震波放大現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為什麼限於臺北?臺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一切就得從場址效應的機制開始談起。
・2019/09/22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