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01/14
去年 5 月,由科博館助理研究員楊子睿帶領的團隊,在恆春發現了一具保存得極為完整的大型鯨魚化石。《科學月刊》訪問團隊,聊聊挖掘過程及當中的辛酸血淚。
・2022/07/14
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方的大海上,出現一隻長六丈、高一丈的大魚。 據說船要是遇上這種魚,一個不小心,可能整艘船都會被吞下去啊!
・2021/07/22
唱情歌撩妹在人類社會也許已經過時,不過對鯨魚來說唱歌絕對是 top1。年輕的鯨魚也會藉由加入鯨魚合唱團,跟前輩們學習唱出溫柔又吸引雌性的歌聲。
・2021/01/13
五月九日,和平號進入索馬利亞海域,船上實施「海賊對策」,如有海盜出現,就播出暗號 Bravo Tango! 船友多次看到海豚。
・2020/12/18
鯨豚是海洋哺乳動物,使用肺臟呼吸,潛水一段時間後,必須浮出海面換氣。由於沒有水面隔閡的問題,鯨豚被認為是海洋生態的指標生物。了解鯨豚很容易可以轉換成進一步了解海洋生態。
・2019/12/06
科學家首次偵測到藍鯨的心跳,這種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心跳居然出乎意料得慢,最慢可以一分鐘只跳兩下。當牠們下潛時心律會變慢,而浮至海面時則會慢慢變快,未來,科學家渴望偵測更多不同的鯨魚,了解這種巨大生物的循環系統。
・2017/08/19
在海洋中,聲音是在海中傳遞訊息最重要的方式。海洋生物透過選擇不同的頻段,發出或接收屬於自己族群的豐富訊息,鯨魚聽不到海豚的高頻聲音,海豚聽不到低頻的鯨歌,牠們可以生活在相近的區域,卻又不會彼此干擾。而海洋內的聲波與大氣中的光波有相似之處:一百多年前,人類開始利用波長非常長的無線電波通訊,因為我們生活在大氣中,光波傳遞的效率遠比聲波來得好。無線電波最早用於橫跨大洋的通訊,當年的鐵達尼號要是可以善用這套系統,接收並重視另外一艘船發出的警告訊息,也許就不會沉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