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01/15
這個新發現的星系團被暱稱為「El Gordo」—西班牙語中的「大塊頭」或「胖子」之意。它距離地球約70億光年(紅移值z相當於0.87),由兩個正在以時速數百萬公里的高速互相衝撞合併的次星系團所組成。根據觀測資料推測,這個星系團的質量高達(2.16±0.32)×1015倍太陽質量,兩個次星系團的質量分別為2:1。除了質量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星系團之外,其溫度也是目前已知最熱的星系團之一,因此與相同距離的其他星系團相比,所發出的X射線也是最多的。
・2012/01/10
宇宙線(cosmic ray)是高能帶電粒子,普遍散佈於各星系中,當然也包括我們的銀河系,而且能量高到足以逃離星系的掌控,跨越星系之間的空間,抵達宇宙另一空間。自1912發現它們的存在以來,天文學家已經藉由宇宙線的幫助瞭解一些星系整體的性質,例如熱平衡或星系含有的總能量等。
・2012/01/02
稱為「拓樸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s)」的特異材料,被發現不到幾年,就已透露一些秘密給一個 MIT 研究團隊。該團隊率先證明,在這種材料表面流動的電子的自旋資訊可利用光來獲得,他們甚至發現一種方法,透過改變光源的偏振,來控制這些電子的運動。
・2011/12/31
輝鉬礦(Molybdenite),一種新的且非常有前途的材料,可超越矽的物理極限。EPFL 科學家製造出第一個輝鉬礦微晶片(上面有更小且更節能的電晶體)藉此證明這件事。
・2011/12/21
來自 London Centre for Nanotechnology (LCN) 的研究者在構成石墨超導體之石墨烯薄片的表面上發現一種電子帶狀物,稱為「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s)」。這些帶狀物是首度在石墨烯上被看見,同時這項發現很可能對這種最近才被發現的材料有著深遠的影響。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材料將在未來的奈米科技中扮演某種關鍵角色。這項發現,在 11/29 的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中報告。
・2011/10/01
自人類基因組計畫(HGP)完成以來,二種欣欣向榮的學門 --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與系統生物學(systems biology) -- 已從觀察中浮現,在某方面上,導致蛋白質在細胞內製造的化學反應順序,看起來很像電子電路。
・2011/09/23
人類裝置,從燈泡到 iPods,利用電子傳送資訊。在另一方面,人體與其他生物(living things,活物),利用離子或質子傳送訊號與完成工作。在華盛頓大學的材料科學家打造出一種新奇的、使用質子的電晶體,為能與生物直接溝通的裝置創造出關鍵的一部份。
・2011/02/10
氧化銦是導電玻璃ITO的主要成分,被廣泛地應用在液晶螢幕等光電科技領域。傳統上,純的氧化銦被認為是不具有鐵磁性的,然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理論計算,發現氧化銦在(001)方向的表面可以存在穩定的鐵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