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6/22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是著名經濟學家和未來學家、「第三次工業革命」概念的創立者、知名的經濟學家及社會評論家,目前擔任歐盟執委會與歐洲議會的顧問。他在這本《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闡述,人類已經歷經了兩次工業革命,每一次的工業革命,都是新的能源與新的資訊通訊科技結合之下而產生的,這次也不例外。第三次工業革命要把每一棟建築物變成微型發電站,可以自行生產出能源。
・2013/01/14
網路帶來便利的生活,越來越多的網站能夠提供個人化的資訊服務,漸漸地網路的角色已經改變,不再是被動的資訊來源,而是變成了能夠主動讀取使用者的資訊來提供服務,而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呢?
・2012/11/20
諾貝爾文學獎一九九八年得主薩拉馬戈,在得獎小說《盲目》扉頁裡引用《勸誡書》的金句:「若你看得到,就仔細看;若你能仔細看,就好好觀察。」似乎,拒絕謊言,不要成為盲目的「睜眼瞎子」,只要用心就可以了。事情是這樣的嗎?
・2012/10/18
這些精采的影像由google提供,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挽救它被踢爆浪費能源的事實。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google資料中心吃掉5億瓦的電量,但其中只有6到12%在伺服器的運作上,其餘九成的電在電路網中浪費。在欣賞這些美麗的同時,別忘了背後浪費能源的哀愁。
・2012/10/11
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還改變了我們的腦袋!這本《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就是要用許多神經科學的證據來告訴我們,網路讓我們變得有多膚淺。《網路讓我們變笨?》的原文書名The Shallows就是「膚淺」之意。
・2012/06/07
網路發展徹底轉變科學研究訊息的流通,不論是收集、應用或傳播都有不同以往的新方法,社會大眾對資訊公開的要求也相對提高。「公開取閱」(Open Access)可以在網路上提供免費科學電子刊物、可以提供研究資料讓更多人再利用,藉此支持科學研究、創新,提高其對社會的影響力。
・2012/03/05
去年春天,奧薩瑪賓拉登被殺的那個晚上,前美國國防部官員搶先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個小時,將這條死訊公諸於世。Keith Urbahn (網路帳號@keithurbahn)在Twitter上和他1016名追蹤者分享這個訊息,他說,消息來源是一位可靠人士。短短一分鐘內,80人轉發這則訊息。其中一位轉發者,是紐約時報的知名記者Brian Stelter,他的轉發又引來另一波回應熱潮。
・2012/02/02
....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們的另外一個研究發現,只要使用網路五天,就可以改變腦部的活動型式...
・2012/01/20
網路是否因為市民間的互動增加而提升政治間的對話?抑或只是將國家推向黨派和自大的深淵?
・2011/07/27
活躍於網路社會運動、 開放數位內容、 自由軟體界, 任職於哈佛大學的 24 歲程式設計師 Aaron Swartz 在 MIT 校園用程式大量下載學術期刊, 被美國總檢察長起訴, 並以一萬美元交保。 有趣的是, 這些期刊的著作權擁有者 JSTOR 表示只想確認 Aaron Swartz 並未散佈這些文件; 但美國聯邦政府卻還是執意繼續處理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