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請贊助泛科學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糖尿病
65 篇文章・ 1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糖尿病
血糖控制
視力保健
視力模糊
黃斑部
黃斑部病變
胰臟
腎臟
血糖
胰島素
胰島細胞
血糖監測
賀爾蒙
DPNP
神經痛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GI值
Glycemic index
低GI
果糖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1/01/14
視野濛霧、扭曲,看見黑影?黃斑部水腫可能導致失明!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央,負責精細的視覺呈現,是看東西最重要之處。視網膜有許多血管,若血糖持續超標,會造成微血管病變,導致視網膜缺氧,滲漏、出血,滲漏液體會使黃斑部腫脹,進而影響視力,稱為「黃斑部水腫」。罹患黃斑部水腫後,患者視力會模糊,看東西扭曲、縮小、呈現波浪狀,甚至產生黑影。
糖尿病
血糖控制
視力保健
視力模糊
黃斑部
黃斑部病變
4
2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2/17
糖尿病上身怎麼辦?妥善運用胰島素,穩定血糖、保護胰臟!
近年來,不到四十歲的青壯年被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的數量逐漸增多,血糖剛開始偏高時症狀不明顯,發現高血糖時,胰臟功能多剩下不到一半。在早期診斷糖尿病時,若加上針劑胰島素的輔助,例如胰島素或腸泌素,可以幫助穩定血糖,並讓胰臟獲得休息。這觀念在治療年輕型糖尿病患者時相當重要。
糖尿病
胰臟
腎臟
血糖
1
0
社會群體
careonline
・2020/11/10
糖尿病「三多一少」害健康?胰島素搭配血糖監測,控制更穩定!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是高血糖症狀,尤其體重快速下降更是胰島素不足代表。若血糖開始上升,胰島細胞會「代償」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一開始雖能達到供需平衡,但胰島細胞容易過勞死亡,若初期及早讓胰島素介入,可以讓血糖更加平穩外,也讓減少胰島細胞負擔。
糖尿病
胰島素
胰島細胞
血糖
血糖監測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0/27
血糖超標要注意!把握胰島素使用時機,讓健康逆轉勝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荷爾蒙,在我們進食消化後,胰島素能促使細胞吸收血糖,使血糖濃度下降,讓葡萄糖成為各器官的燃料。若空腹血糖值超過 126 mg/dL,口服葡萄糖測試兩小時後的血糖值大於 200 mg/dL,或抽血檢查醣化血色素數值超過 6.5%,都叫做糖尿病。糖尿病治療中,胰島素是個很重要的藥物。
糖尿病
胰島素
血糖
血糖控制
賀爾蒙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0/01
手腳麻木、燒灼感?糖尿病患者的噩夢—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手腳麻、刺痛、蟲爬感,可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患應提高警覺注意此症狀,並定期接受神經病變及足部檢測,及早接受正確診斷及治療,遠離截肢的威脅。
DPNP
神經痛
糖尿病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血糖
0
0
健康養生
活躍星系核
・2020/09/29
減肥只靠低GI飲食?小心「糖」的陷阱,讓你越減越肥
許多人研究減肥的時候,應該都聽過 「低GI 飲食」,但到底 GI是什麼?可以當作唯一的參考指標嗎? 點開外送平台,尋找健康美食,各式各樣的餐點上,總能看到標榜減醣、低GI的食物,鎖定了廣大想要瘦身、減脂的客群。 但你知道嗎?如果只按照GI值當作減肥飲食唯一參考標準,可能越減越胖,甚至變得更不健康唷!
GI值
Glycemic index
低GI
果糖
減肥
糖尿病
葡萄糖
蔗糖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05/11
糖尿病患者看過來~除了好好控制血糖,也要謹「腎」留「心」這幾件事
在台灣,糖尿病在主要死因排行榜上有名,每年有將近一萬人死於糖尿病。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腎臟病變、心臟衰竭等,加總起來恐怕有更多患者的死因能夠與糖尿病扯上關係。而糖尿病患者最密切關注的就是自己的血糖狀態,除了控制血糖,也要注意其所帶來的併發症。血糖超標已經是極為常見的問題,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卻會悄悄侵蝕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奪走我們的健康。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在照顧血糖的同時,也應該要顧腎、護心!
心臟衰竭
磺醯尿素類藥物 (Sulfonylurea)
第 2 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類藥品 (SGLT2 inhibitor)
糖化血色素 (HbA1c)
糖尿病
腎臟衰竭
血糖
雙胍類藥物 (Biguanide)
1
0
人體解析
寒波
・2020/04/22
不只是武漢「肺炎」!心血管、腎、腦、肝、腸等器官也可能出問題
全世界已經超過 200 萬人確診 COVID-19,儘管已經累積這麼多病例,醫學界至今仍然不太清楚病毒到底怎麼殺死患者,只知道病毒可能影響的範圍很廣,也影響到治療方法與藥物的使用。不同人感染病毒以後的症狀差異非常大,有些人外觀看來毫無症狀,比較嚴重的往往會發展成肺炎,但是一些患者也產生腎衰竭,心律不整、腦炎等其他較為嚴重的問題,可能受害的器官已經知道有:肺、心、血管、肝、腎、腸、腦、中樞神經、鼻、眼睛等等,另外病毒也會感染 T細胞。
ACE2
COVID-19
lymphocytopenia
MERS
SARS
SARS-CoV-2
SARS二世
S蛋白質
T細胞
中樞神經
中風
交感神經風暴
免疫
冠狀病毒
凝血
呼吸機
嗅球
嗅覺
器官
心律不整
心理
心血管
憂鬱症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消化道
病毒
癲癇
神經
糖尿病
細胞凋亡
細胞激素風暴
結膜炎
肝臟
肥胖
肺炎
腎衰竭
腦炎
腦脊髓液
腸道
腹瀉
臨床試驗
藥物
血栓
血氧
透析機
高血壓
0
1
人體解析
陳 曼婷
・2020/04/17
大口吃肉也 OK!認識「間歇性斷食法」
你聽過「間歇性斷食」減肥法嗎?是不是一整天都不能吃東西呢?餓到頭昏再在「非斷食日」大吃大喝?不不不,其實在斷食日,你也可以吃 Orea 餅乾和水果雪酪喔!而且間歇性斷食對健康可是有好處的,除了提升胰島素敏感度,還能降低腹部脂肪。快來看看營養師怎麼說。
低醣飲食
心血管疾病
斷食
減肥
營養
生酮飲食
糖尿病
間歇性斷食
1
2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19/12/16
打擊肥胖及甜食誘惑:七招遠離「糖胖症」
在食品加工氾濫的現代社會,各種調味美食不斷誘惑著我們的味蕾,然而肥胖和糖尿病卻找上身。想要甩掉肚上肥肉,勇敢向罪惡的美食說不嗎?本篇文章帶您七招遠離「糖胖症」,邁向健康又美麗的人生吧!
健康生活
減糖
糖尿病
糖胖症
肥胖
飲食健康
3
0
文章導覽
上一頁
1
2
3
...
7
下一頁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