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評論 ・2021/03/08
放太陽一條生路吧
今天是2021年的38國際婦女節,中共破天荒頭一遭沒有選擇在節日當天製造莫須有的藉口破門而入讓我大禍臨頭,莫非
・2019/12/17
史稱科學革命的這段時期,大大加深了人們對理性求取知識的信心。 然而,每當有新的科學理論出現,社會不見得能馬上接受,或要經歷觀點的衝突與思想的轉化;隨著證據越來越多,最後才獲得大多數人認同。牛頓在發表他的理論之初,同樣面臨其他學說的競爭;其之所以能夠廣為人知、最終成為學界主流,某位女性居功厥偉──她參與了十八世紀學派間的論戰,也是史上第一位深刻理解牛頓學說的女性;她將牛頓以拉丁文寫成、內容艱澀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翻譯成法文,並鉅細靡遺地加上自己的解說和註釋。法國當時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法文版的出現,對牛頓思想的普及帶來很大幫助,也間接促進其地位的確立。奈何她的婚外情人名聲太過響亮,使其推廣科學的成就往往被後人忽略。 她,就是埃米莉.沙特萊(Émilie du Châtelet)。
・2019/12/06
紐納姆學院(Newnham College)是劍橋大學的女子學院,1939 年 5 月 7 日,一位大一學生寫信給家裡:「紐納姆現在的大新聞是,牛津或劍橋大學第一次選出來自紐納姆的女性教授。目前還不清楚,她是否會成為大學的一員!」 這位「女性教授」是考古學家桃樂絲.加洛德(Dorothy Garrod),她在 1939 年 5 月 5 日獲選迪士尼教授。至於「大一學生」後來拍到 DNA 雙螺旋結構相片,她叫作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
・2019/05/29
美國數學家凱倫・烏倫貝克獲得了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榮譽」的阿貝爾獎。在她的學術生涯當中一開始因性別天花板現象處處碰壁,甚至因其女性的身份而不被重視。前往伊利諾伊大學後,這個學術環境終於能使她一展長才,支持她在規範理論的研究中做出的突破性貢獻:從四維分析楊-米爾斯方程式。而在學術生涯中留下重要的里程碑,為她的堅持與永遠不放棄的精神喝采。
・2017/03/23
在那女性運動尚屬萌芽階段的年代,有位才華洋溢的女性,不願屈就於社會期望,爭取旁聽的機會,突破法令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限制。當政府以性別為由反駁她的大學授課申請後,她用男性數學家的助理名義教課。因為不被科學院接受,她無法自己發表論文,只得透過朋友幫忙發表。儘管她在數學領域貢獻卓著,卻因為猶太人身份,不得不離開德國;德國數學家使用她的數學理論,卻不能提及她的名字,好像她從未存在過。 她就是埃米.諾特,抽象代數的奠基者;紐約時報則稱「她的定理建立了近代物理學的骨幹。」
・2016/12/16
她是《薩摩亞人的成年》和《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這些人類學書籍的作者,讓人類學進入社會大眾的眼界,也改變的性別的刻板印象,被視為女性主義的先驅。她是備受歡迎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
・2016/11/07
二十世紀初期,原子核物理獲得飛躍性進展,從確立原子結構、發現同位素、 到核分裂的研究等等,再再改變人類對世界的理解。雖然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當時極為罕見,她們的身影依然在近代物理史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其中,有個名字常跟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相提並論。她好相處、與人為善、愛好和平,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拒絕參與原子彈研發的核物理專家──這就是核子物理學先驅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r)。
・2016/10/14
二十世紀初期,針對女性的性教育書籍《婚後之愛》(Married Love)出版,史無前例地討論起性愛和前戲、生理週期和性慾的關係、以及女性該享有的性權力;這對當時保守的英國社會無疑是顆震撼彈,衛道人士莫不為其咬牙切齒。儘管批評聲浪不斷,該書銷售仍一路長紅、供不應求,並翻譯成十多國語言。除了性愉悅議題,書中更將婚姻視為雙方對等的關係,並就女性的社會權力多所論述,可謂相當進步。
・2016/08/30
瑪莉.普特南.雅可比(Mary Putnam Jacobi)作為女性,又同時具備醫師、教授和科學家的身份,在當時的美國可說鳳毛麟角。她憑著自身的專業,致力於讓女性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機會,並利用科學證據為女性權益運動提供堅實的基礎。若要說到歷來最具影響力的女醫師,她絕對榜上有名──權威的老牌雜誌《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甚至將她評為美國醫學的教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