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1/29
生物的型態與外觀,也與所處的地理環境高度相關,針對這方面研究的學科被稱為生態地理學。從 19 世紀開始,不少動物學家都提出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影響動物形態特徵的相關理論或法則。而 21 世紀因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氣候變遷,或許也會改變動物的型態。此時,這些 19 世紀的古典理論,也成為我們預測動物型態變化的參考。
・2020/12/28
人類對藝術史的認識又有重大突破。一隊考古學家報告,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中發現大批畫作,最早的年代超過一萬年。卻有些人質疑:那批畫看起來保存太好,怎麼能確定不是最近的作品,真的是冰河時期的創作呢?
・2020/12/19
今年夏天,非洲南部發生連續大象死亡事件,事發地點波札那 (Botswana) 是非洲野生大象的最大棲地之一,波扎那政府調查出造成大象死亡的原因——水中藍綠藻 (cyanobacteria) 產生的毒素。藻類的大量繁殖好發在溫暖、富含營養鹽的水體,科學家擔憂,全球暖化問題可能會導致此種情況持續發生。野生大象平時活動需要攝取多少水份?除藍綠藻毒素的危險之外,氣候變遷之下牠們還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2020/09/28
氣候變遷的問題有不同說法,但透過媒體轉述後,一些未經深思的平衡報導反而容易讓大眾錯認「科學界的共識」。當媒體錯誤報導,就要即時發布正確消息;面對科學不確定性也不要回避。一旦科學家與媒體的管道暢通,才有機會真正扭轉偏見與錯誤。
・2020/07/02
有人主張氣候變遷是個緩慢的過程,這是個美麗的謊言!就和氣候變遷不存在的論調一樣害人不淺,因為這個主張還造成了幾種錯覺,讓我們以為可以安心。 長久以來,科學家把比起工業化時代升溫攝氏 2 度,當作地球從宜居走向氣候大災難的臨界點。如今我們正邁向那個臨界點。科學家預估在 2100 年之前,地球溫度將上升超過攝氏 4 度。
・2020/03/01
除了透過根分泌物調控生活環境、抵抗病害,根分泌物也幫助了植物應對生長地區氣候帶來的各種環境壓力,在氣候異變日益頻繁的今日,根分泌物調節與氣候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受科學家們關注。
・2020/01/02
2019年,《Nature》雜誌編輯群精選了十張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反思的科學界及自然界照片,當中有令人驚嘆的科學技術,也有反映氣候變遷的自然生態迫害,這些照片被賦予傳遞世界脈動給大眾的訊息,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些照片吧!
・2019/12/28
民粹主義者多半會將自己描述成接地氣、誠實、值得信賴的人。他們常將複雜的議題簡化,實際上他們不關心「事實」,只說民眾愛聽的話語,強化人民對於一些事情既有的恐懼,同時為這種恐懼找罪魁禍首。如果你跟一個民粹主義者談到氣候變遷,他會非常高興。因為討論氣候變遷是由於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所造成,將會為他提供贏得選民支持所需的一切。
・2019/11/15
「這個屋頂上是八百年前的畫了,天氣巫女的使命是治療天氣。她們可以看到天上的龍;上達天聽,讓人間的天氣回歸正常。」陽菜100%晴女的能力源頭——天氣巫女活躍的八百年前左右,這個世界的天氣是什麼樣子呢?一代一代的人又是如何跨越氣候變遷活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