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3/31
目前科學家們對暗物質的瞭解仍然非常粗淺,僅知宇宙中的暗物質含量比可見的一般物質還要多。造成這種尷尬境況的原因在於:暗物質不反射、發射或吸收光線,因此無從用現代儀器「看到」這些暗物質,只能透過暗物質對一般可見物質的重力效應來窺見暗物質的存在,因此才會將之稱為「暗」物質。
・2014/10/18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的暗物質(dark matter)總質量約為8×10^11倍太陽質量。這個數值卻僅有先前認為銀河系該有的暗物質總質量的一半而已。
・2014/01/10
衛星的運轉可以顯示地球的質量,科學家發現,有些衛星在環繞地球時,速度會突然無預期的改變,於是用人造衛星軌道推測出的地球質量,發現比國際天文聯合會公布的地球標準質量大0.005到0.008%,科學家推測,地球周圍可能有一個暗物質暈,但這個推測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
・2013/09/27
宇宙是怎麼構成的?從坐在火堆旁仰望星空開始,到在會堂中和其他聰明人討論、製作越來越敏銳的科研儀器......幾千年來人類文明不斷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真理的吉光片羽也在科學研究中展現,使我們可以一點一點拼湊出對宇宙真實面貌的想像。九月這場M.I.C.主題是「驚現」,邀請到兩位物理學家:楊琬晴(Tammy)和陳志清,分別從「實驗派」談當紅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還有從「理論派」談宇宙中的暗物質是什麼。
・2013/06/25
由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的國際天文團隊使用Subaru望遠鏡,測量了50個星系團的暗物質密度分布情形,結果發現暗物質密度最高的地方的確是星系團的中心,並漸漸向星系團外圍遞減,遞減情形和「冷暗物質」(CDM)描述吻合。暗物質充斥全宇宙,其屬性仍然是謎,本次暗物質密度分布的最新突破性研究結果,讓暗物質特性更清楚,謎團也縮小了一點點。
・2013/05/27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物理學家提出假設,認為可能有一種傳統物理模型不曾提及的新型暗物質,其行為模式與一般物質類似,所以或許並非所有暗物質都如現行理論所認為的又冷又幾乎不會互撞。
・2013/05/17
愛因斯坦沒有發明或製造望遠鏡,但根據廣義相對論,我們利用時空的扭曲,達到望遠鏡的功能,觀測幾十億光年遠的天體。說穿了,愛因斯坦的望遠鏡是利用萬有引力,觀察非常遙遠的星體,甚至可以「看到」沒有電磁波的暗物質,堪稱為引力望遠鏡。
・2012/10/24
極環星系是很特殊的天體,迄今已知的極環星系數量很少,相當罕見,因此對於它們的起源所知不多。絕大部分極環星系的中間是早型螺旋星系系統,即所謂的透鏡星系。NGC 660位在雙魚座方向,距離約4000萬光年,和其他極環星系不同的是,NGC 660中間部分是目前唯一已知的晚型透鏡星系
・2012/10/01
天文學家已用 NASA 的 Chandra X 光太空望遠鏡來尋找我們銀河系「內嵌」在一個向外延伸數十萬光年的、巨大的熱氣暈中的證據。據估計,這個「暈」的質量與星系中所有恆星的質量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