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4/29
如果你在晴朗的夏日午夜旅行到沒有光害的山上,將會看到天上有一條淡淡的銀河;但如果,你有一雙能夠看到「伽瑪射線」的眼睛,你將看到銀河盤面兩側,還有兩個視角高 50 度、寬 40 度的巨大橢圓形「泡泡」。
・2017/12/11
一如許多人事前的預期,重力波研究毫無懸念的拿下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但這將只是一連串大發現的開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10 月16 日在華府與重力波研究團隊大陣仗的召開記者會,宣布了人類首度透過各個電磁波段確認重力波來源,並詳細觀測爆發後的餘暉,這場碰撞不僅實際上使全球振動,也讓許多地面和軌道上的大望遠鏡轉向同樣的目標。重力波獲獎的獨白甫落幕,但多角觀測才正要閃亮登場呢!
・2014/10/18
天文學家目擊一顆爆炸中恆星的核心區域,得以確認伽瑪射線的源頭。
・2014/08/11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發現非常高能量的伽瑪射線是由爆炸恆星所產生。
・2013/08/29
世人愛金,原因很多,因為它漂亮,因為它常用在首飾設計中,因為它很稀有。
・2011/11/10
波霎是自轉快速、磁場極強且以固定週期發出電磁波輻射的中子星,基本上是質量高達地球的50幾萬倍、但體積卻只有一座普通城市大小而已的天體,如此稠密的性質,使得在中子星表面,一茶匙的糖會像一座聖母峰那樣重;而由於中子星表面的磁場強度非常強,伴隨其快速的自轉,促使其兩極持續發出從波長最長的無線電波到波長最短的伽瑪射線等的電磁波光束,隨中子星自轉而轉動,從地球上觀察就變成規律的脈衝訊號,像是燈塔一樣。天文學家認為中子星是到目前為止,性質最接近黑洞但可直接觀測的天體。
・2011/11/07
GRB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爆發事件。最早是由在地球上空環繞的觀測衛星偵測到這些強烈而短暫的爆發事件。在其位置定出後,天文學家會立即用地面大型望遠鏡,以可見光波段和紅外波段追蹤觀測爆發後數小時到數日的餘暉變化情形。其中一個GRB,編號為GRB 090323,最初由NASA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在2009年3月23日偵測到,之後天文學家迅及用史威福X射線觀測衛星(Swift)和位在智利的2.2米MPF/ESO望遠鏡的GOUND系統及VLT望遠鏡研究爆發後一天的細節。
・2011/11/02
過去幾個月,ALMA評審委員會一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國900餘件的觀測申請計畫,罕見的激烈競爭,幾乎不下哈柏太空望遠鏡,最後,僅112件觀測計畫被選為高度優先,臺灣天文團隊即囊括8件(佔7%),成果豐碩。中研院天文所李景輝副研究員和王為豪助研究員,分別以了解恆星形成為主題的「測量原恆星噴流旋轉速度」計畫,和了解宇宙早期遙遠星系重要特性為主題的「觀測伽瑪射線爆宿主星系」計畫,通過評審並取得珍貴的觀測時間。
・2011/10/19
伽瑪射線是自然界中能量非常高且劇烈的輻射,通常是由黑洞或大質量恆星爆發產生。伽瑪射線能量之高,一般普通的鏡片根本無法捕捉,所以伽瑪射線望遠鏡與一般光學望遠鏡不同,沒辦法很清晰的聚焦來確認輻射源所在之處。
・2011/09/05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雨燕」衛星 (Swift) 於2011年3月28日偵測到天龍座方向發出前所未有的異常高能閃焰。此閃焰來自38億光年外的一個星系,顯示星系中心的黑洞正吞噬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稱為「Swift J1644+57」,以衛星名稱以及坐標位置來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