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臺北天文館_96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4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4年 重設

・2014/12/05
極光源自於太陽,自太陽抛出的高能粒子(也稱為太陽風),在接近地球時撞擊了上層大氣中的原子或離子而產生這般燦爛的天象。
・2014/12/01
歐洲太空總署(ESA)的羅賽達號任務(Rosetta)正在接近它的目標—67P/C-G彗星,不僅測量得出這顆彗星像是兩塊大石頭沾黏在一起的花生米模樣,而且測得其表面溫度為攝氏零下70度。
0
0
・2014/11/09
天文學家多年來一直搞不清楚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怪異天體G2究竟是什麼樣的天體,不過基本上認為應該是一個正往銀河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衝過去的氫氣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天文學家Andrea Ghez等人利用位在夏威夷的凱克天文台(W.M. Keck Observatory)2座10米的望遠鏡,於這個天體在今年夏天最接近超大質量黑洞的期間進行詳細研究,結果發現G2非常可能是一對雙星,曾併兼繞黑洞公轉,但現在已經合併成一顆被氣體與塵埃包圍的極端巨大恆星,只不過它的運動還是得受制於超大質量黑洞的強大重力。
・2014/11/03
法國天文學家Flavien Kiefer等人利用歐南天文台(ESO)位在智利La Silla觀測站的3.6米望遠鏡加HARPS儀器對繪架座Beta星(Beta Pictoris)進行彗星普查,研究了近500個環繞繪架座Beta的彗星後,發現這些系外彗星(exocomet)明顯地可以分成兩個家族:年老系外彗星最靠近恆星的距離比較多變紛雜,年輕系外彗星則可能是最近才從一顆或多顆大一點的天體碎裂而形成。除了這兩個主要族群外,其實還有一些零散的小家族。
・2014/11/01
NGC 1291位在南天的波江座方向,距離地球約3300萬光年,由於星系中間部分有個明顯的棒狀結構,因而被歸類為所謂的「棒旋星系(barred galaxy)」。這個星系非常古老,估計約有120億年左右,可是它最大的特徵就是環繞著一圈由新生恆星組成的環狀結構,看起來像是馬戲團中馴獸師讓老虎跳過的火圈一樣。
・2014/10/31
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Jacob Bean等人利用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觀測系外行星WASP-43b,製作出迄今最詳細的系外行星全球地圖,呈現這顆行星的大氣在不同分層中的溫度分佈,以及大氣中水汽的含量與分佈概況。
・2014/10/18
天文學家目擊一顆爆炸中恆星的核心區域,得以確認伽瑪射線的源頭。
・2014/10/18
天文學家監測土衛六表面的海洋麗姬亞海有個神秘特徵的演變。
・2014/10/18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的暗物質(dark matter)總質量約為8×10^11倍太陽質量。這個數值卻僅有先前認為銀河系該有的暗物質總質量的一半而已。
・2014/10/11
水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關鍵要素之一,也是評估其他行星上會否有生命的重要標準之一。而識別出地球上的水的原始來源,有助於讓科學家瞭解地球如何演化出適合培育生命的環境,以及如何在其他星球上尋找類似的環境。來自卡內基研究所(Carnegie)的Conel Alexander等人發現:太陽系中有許多水源自在星際空間形成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