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_96
科學月刊
249 篇文章・ 3735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8月 重設

・2022/08/06
這陣子石斑魚的問題鬧得很大,因為他們的體內可能有一種名為雪卡毒素的毒,比河豚毒強 100 倍。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2022/08/05
在新冠疫情還未退燒時,卻有另一波的病毒來襲,這個名為猴痘的病毒是從何而來的?並且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就讓我們來代擬出不來認識。
・2021/08/02
科學哲學是什麼?或許科學哲學有兩種?一種是哲學家的科學哲學,另一種是科學家的科學哲學。兩者的思想並非截然不同,而是密切相關,只是關注的重點略有不同。科學家透過各種科學方法,發現自然的定律或機制,並建立科學假說與理論來認識與理解我們生存的世界。然而,這些科學方法通常運作在抽象符號或數量上,它們表示什麼意義?科學家必須提供說明與詮釋,而他們的詮釋構成自然哲學的傳統。
・2020/08/26
《科學月刊》每期刊載科學新知和評論,在臺灣識字率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全面進步的今天,持續培養學生掌握先備知識、閱讀要領的能力。現在和泛科學、南一書局一同合作,創立「科學生」學習平台,提供學生札實內容,培養閱讀素養能力。
・2020/08/21
日前一名日籍留學生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弱陽性,核酸檢測結果的循環閾值僅 37.38。利用 PCR 原理的核酸檢測法具有相當的靈敏度,但結果也易受影響。近日疫情指揮中心亦陸續公告該留學生相關接觸者的檢測結果,多數為陰性結果,應無社區感染疑慮。
・2020/08/19
長征五號是中國為了探月、載人及太空站任務所研製的最大型發射載具。長征五號 B 於2020/5/5 發射,升空後,四具輔助推進器分離掉入海中,並持續利用第一節火箭推進,在發射八分鐘後分離,酬載與第一節火箭皆進入低地球軌道。火箭由於大氣阻力的影響,會在幾天內返回地球。最後該節火箭殘骸經確認在 5 月11日太平洋時間 8 點 33 分,掉落在非洲西岸的大西洋與象牙海岸。
・2019/08/15
2018 年 4 月 27 日,歐盟認定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藥物對蜜蜂有害,決議禁止含有益達胺(imidacloprid)、賽速安(thiamethoxam)或可尼丁(clothianidin0)三種新菸鹼類農藥產品用於露天環境,一場持續超過 20 年的研究論戰終於落幕。究竟蜜蜂與農藥的戰爭是怎麼開始的?禁用之後結果又會如何呢?
・2019/08/13
褔衛七號計畫為臺美大型科技合作計畫,他能接收全球定位衛星的資料,分析大氣層垂直結構的溫度、氣壓、濕度及電子密度等,中央氣象局將結合學界建立本地掩星資料應用系統,落實氣象數值模式的應用效益,提升劇烈天氣的預報能力、降低災害預警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