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96 篇文章・ 3646 位粉絲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8月 重設

・2022/08/14
早在 2017 年,事件視界望遠鏡就同時完成 M87 和人馬座 A 星兩個黑洞的觀測。為何 M87 黑洞影像在 2019 年就公布,然而人馬座 A 星卻要多等三年呢?
・2022/08/13
中研院專訪蔡宗翰研究員,帶大家釐清什麼是 AI?文科人與工程師合作時,需具備什麼基本 AI 知識?AI 如何應用在人文社會領域的工作當中?
・2022/08/13
2022 年 5 月 12 日,人類獲得了第二顆黑洞的觀測影像!不過,黑洞和我們日常生活有關嗎?為什麼看見黑洞這麼重要?科學家又是如何找到這顆黑洞呢?
・2022/08/10
自光學微影技術出現以來,積體電路的體積不斷縮小,直至今日,IC 足足縮小了百萬倍!中研院林本堅院士分享了這一路走來的箇中秘辛。
・2021/08/13
COVID-19 爆發以來,「社交距離」已成為日常用詞。尤其在本土疫情升溫之時,非必要不外出,成為政府頻頻呼籲的防疫指南。但社交距離政策如何防控疫情?新聞裡部分場所依然人潮洶湧,三級警戒是否減低人潮移動?
・2021/08/09
繼2019 年人類首度拍到 M87 星系中心的黑洞照片後,今年 3 月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成功取得M87 黑洞的「偏振光」影像。這張照片和兩年前有什麼不同?臺灣研究團隊做出了哪些貢獻?追求高解析度的黑洞影像,又對黑洞研究有何重要意義?
・2020/08/29
宇宙也有麥田圈?重力如何害遠方星系「面目扭曲」,宛如魔戒?磁星會吹熱泡泡,研究員用電腦畫浮世繪?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參與中研院「開放博物館」,「星海巡奇」線上展覽展出研究員們的心血!快來飽覽令人腦洞大開的天文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