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Zoom.js
陳 慈忻
陳 慈忻
55 篇文章・ 1 位粉絲
在丹麥的博士生,專長是用機器學習探索人類生活空間,正在研究都市環境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曾擔任防災科普小組編輯、社會創新電子報主編。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4月 重設

・2013/04/20
「反核?擁核?」似乎是2013年最夯的話題,3月9日,全台灣有超過22萬人走上街頭參加「反核大遊行」。事實上,自從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再次見證了核能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威脅,更多人對於核能安全產生疑慮。不只是台灣,國外對於核能的討論也是沸沸揚揚......
・2013/04/11
台灣降雨時節不均、山地又佔了三分之二,水災、土石流成為台灣常見的天災,為了達到災害預警,「到底雨量測站夠不夠?」也變成許多政府單位及民眾關切的問題。究竟國內的雨量監測有哪些技術?目前又是如何運作的呢?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簡稱地理系)的黃誌川教授與台大大氣科學系(簡稱大氣系)的周仲島教授將為大家介紹。
・2013/04/11
在上一個專題「2012全球災難回顧」當中,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的郭鎧紋主任針對地震的原理和迷思,為讀者們上了1堂有趣的課;而在本專題「災害預報與監測新科技」,郭主任更進一步介紹台灣的地震監測技術,並將地震預警剖為3個環節來介紹。
・2013/04/02
3月27日,南投規模6.1的地震在全台有感,但是嘉義港坪國小的學生在地震波到來的前十秒就準備好逃生了!這間國小設有地下地震儀,結合強震警報系統,感測到地震P波,強度2級以上的地震就會啟動警報。327地震震央位於南投,正好被地震測站團團包圍,「空缺角」很小,預警會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