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_96
LIS
22 篇文章・ 11 位粉絲
LIS ( Learning in Science )情境科學教材,成立於2013年7月,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為國中小自然教師及學生,設計有別於填鴨教育的科學教材,協助教師進行STEAM和科學素養導向的教學,讓教師更簡單地進行教學創新,幫助更多孩子找回對科學的學習動機,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 Youtube 頻道【LIS情境科學教材】上,我們會即時更新所有LIS教材的影片,而完整的教案、學習單,亦同步上傳於【LIS教材平台網】歡迎您前往瀏覽完整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4月 重設

・2016/04/23
14 世紀末,歐洲的文化發展開始出現了曙光,義大利弗羅倫斯以重生為號召的文藝復興開始在歐洲開花結果。人們開始把目光從神轉回到人的身上,這場文化運動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教育變革。隨著人文主義的抬頭,原本的神學主流開始受到挑戰。不過神學也不是吃素的,若是不牴觸教廷便給予支持,但只要有提出與神學衝突的人都會被視為異端,這些「異端」在接受教庭審判時,若不改口承認自己是錯的,最後就是走上火葬場。由此可見雖然歐洲當時對人文開始重視,卻還沒有辦法接受這個劇烈的改變。
・2016/04/21
阿拉伯承接了亞歷山卓鍊金術、印度鍊金術以及中國鍊丹術的精華,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阿拉伯鍊金術,不過其中心思想還是源於赫密士的《翠玉錄》,其中代表名家就是鍊金術士賈貝爾,他是個黃金狂熱者,他認為只要有鍊金液這種催化劑就可以使所有的金屬轉化為黃金,而這裡的鍊金液就是未來歐洲人口中的賢者之石。
・2016/04/20
14 世紀的歐洲,從文藝復興至科學革命,是鍊金術最後一次躍然於「科學」的舞台上。鍊金術伴隨著文藝復興的催化,再次發光發熱,在無限燦爛的光景背後,即將迎來的卻是鍊金夢碎的現實。不過這場長達 2000 年的美夢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魔力,才能夠在數度劫難中多次浴火重生?而經歷科學革命後的鍊金術餘燼,又在未來的科學發現研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2016/04/18
十七世紀被稱為是天才的世紀,我們所熟知的牛頓、克普勒還有波以耳,都是活躍於這個年代。而這些天才們,也讓當代科學有了很大的躍進。但好像聽來聽去,怎麼好像天才都在歐洲,偉大的發現也都是洋人的東西。難道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歐洲人都是好棒棒,亞洲人都好笨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