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陳妤寧
陳妤寧
38 篇文章・ 1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6月 重設

・2014/06/25
近年來全球暖化議題發燒,龍捲風的數量是否會隨著氣候暖化而有所變化呢?科學家們大致同意氣候變遷會引起更多的「極端氣候」,但對於全球暖化下的龍捲風會如何發展卻還未有定論。民調顯示美國人認為氣候暖化是造成益加猛烈的龍捲風的元兇,然而氣候學家表示這種想法並不完全正確。
・2014/06/25
颶風的名字也會影響災害帶來的傷亡率?最近一份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歷史上以女性為名的颶風,較以男性為名的颶風造成更嚴重的傷亡。原因是人們潛意識認為前者較不具殺傷力,因此較為輕忽災前準備。
・2014/06/10
災難發生初期,負責急救或處理外傷的醫療援助通常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然而災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需要精神科醫生的協助。本專題訪問了曾長期追蹤九二一大地震災民心理健康的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副院長周煌智醫師,讓我們更瞭解精神科醫生在災難醫學中所扮演的角色。
・2014/06/10
臺灣有各種面向的災難醫學,本專題特別訪問在國內外救災現場經驗豐富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部災難醫學科主任:洪士奇醫師,和我們分享災時的各種突發問題、以及未踏入現場前難以設想到的思考死角。經驗豐富的洪士奇醫師舉了許多實例,也使得我們對於「災難醫學」的視野得以拉得更高更遠,思考一場救難行動之下,還有哪些息息相關的要素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有效的救難功能。
・2014/06/09
長期以來,大台北地區會發生強烈地震的耳語,不斷在民間流傳。今年2月12日的清晨,大台北地區因大屯山的地震而劇烈晃動,使得該議題再度獲得重視。大台北地區發生強震將有慘重災情,是危言聳聽嗎?在歷史上,大台北曾發生哪幾次重大的地震呢?假若大地震是難以避免的,人們該如何因應,才能把損害降到最低呢?今年度的第二場「哇!災!」邀請到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的郭鎧紋主任、以及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物組鍾立來組長,分別向大家分享台北區域歷史上的地震記錄,以及從建築結構的角度而言如何加強耐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