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我「以為」我最懂你-《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

PanSci_96
・2015/04/20 ・254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71 ・九年級

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判讀別人的心智雖然不容易,但在日常生活中卻不是太大的問題,原因是大腦對於最熟悉的對象知覺最為敏銳,例如我們最親近的朋友、親戚、同事與配偶。結婚多年的夫妻有時候會說他們對彼此極為了解,甚至能在對方還沒說之前就把話接下去說完。你也許會認為,真正了解一個人能夠讓你和對方心志如一,所以兩人就算一句話也沒說,還是能夠知道彼此心中的想法。朋友、同事與愛人之間,無疑認為自己對彼此內心的了解勝過陌生人。這樣的自信是否禁得起檢驗?我們對朋友與愛人,真的有自己認為的那麼了解嗎?

再一次,答案又是否定的。不過,這個答案必須分成兩部分來看。第一個部分是,相較於陌生人,你讀出好友與愛人心思的精準度確實較高,但差別其實沒那麼大。心智判讀準確度的開創性研究者威廉.伊克斯指出,他在實驗中錄影,事後要求實驗對象報告自己每一刻的想法與感受,結果發現「陌生人判讀彼此心思的準確率平均為百分之二十」,而好友與夫妻「準確率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五」。所以,你確實會比陌生人更了解自己的配偶或好友的喜好,但其間的差異可能小得令你吃驚。至於這個答案的第二個部分,則是你對於熟識的好友或愛人的心思所懷有的自信,遠遠超出你實際上擁有的能力。熟識一個人,包括在長達一輩子的婚姻生活裡,會讓人產生一種自以為了解對方的錯覺,而且這種錯覺遠遠超越你實際上對他們的了解。

要看出這兩種結果,你可以想像和愛人共同參與一場有如《新婚夫妻大挑戰》那種節目的實驗。你們兩人分別坐在不同的房間裡,實驗人員向你告知你的愛人絕對不會看到你的答案,然後向你提出一長串有關你自己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涉及自我價值,要求你針對若干陳述指出你有多麼同意或者不同意,例如:「我往往會貶低自己」或「我對自己很滿意」。另外有些問題則是要評估自己的能力與特質:你認為自己的智力、體能、社交技巧等能力與別人相比孰優孰劣。最後還有一些問題與偏好有關,尤其是你對二十四種不同活動的喜好或厭惡程度(例如打牌、游泳、拜訪朋友以及洗衣服)。在另一個房間裡,你的愛人則要預測你會怎麼回答這些問題,並且指出自己對於每項預測的準確度懷有多少自信—從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

實驗過程中,情侶實際做了這樣的測驗。然後,實驗人員再把結果列製成表,看看這些情侶有多麼了解對方,同時又自認為有多麼了解對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談好消息。情侶預測彼此想法的準確度高於隨機猜測。這些情侶的交往時間最高達六年,所以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舉例而言,自我價值問題所使用的量表共有從一到五的五個等級,其中「一」代表非常不同意,「五」則是代表非常同意。由於只有五個選項,因此隨機猜測的正確度會是百分之二十(因為猜對每一個問題的機率為五分之一)。情侶之間的預測準確度遠高於這個水準,他們對於伴侶的自我價值感所提出的預測,正確度達百分之四十四。這是相當不錯的結果。如果你是棒球選手,這樣的結果相當於擊出二壘打。

接下來是不太好的消息。情侶實際上了解對方的程度,與他們認為自己了解對方的程度,這兩者之間的落差,比他們的預測準確度與隨機猜測準確度之間的差別還要大。別忘了,實驗參與者對愛侶自我價值感的預測,每十次之中正確次數只比四次略多一點(平均正確率為百分之四十四)。然而,他們卻認為自己十次當中能夠猜對八次(自認正確率平均達百分之八十二)。從下圖可以看得出來,其他問題也同樣存在著二比一或甚至更高的過度自信率。心智判讀的真正問題,在於這張圖裡的白色長條與灰色長條之間的落差。這些情侶雖然擊出了二壘安打,卻自認為擊出了全壘打。

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1
情侶的其中一人預測另一人在各種不同量表上會如何評定自己,包括自我價值感、對自身能力的評定,以及對於各種活動的偏好。長條圖形當中的橫線代表隨機猜測的正確率。白色長條代表情侶做出正確決定的平均百分率;灰色長條代表的是他們認為自己預測正確的百分率。交往中的情侶預測彼此心思的準確度高於隨機猜測,卻遠遠不及他們自認為的正確率。這張圖闡釋了本書的主要目標:在你自己的人生中盡量縮小灰色長條與白色長條之間的落差,一方面藉著讓你體認到自己的侷限而縮短灰色長條的高度,另一方面則是提出建議,讓你夠對別人獲得更多了解,從而提高白色長條的高度。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過度自信的程度,與兩人交往的時間成正比。情侶的交往時間越長,越認為自己了解對方。實際上,在這項研究裡,情侶的交往時間與正確率「完全不相關」。交往時間越長並不會讓情侶能更準確預測對方的想法,只是讓他們懷有自認為更了解對方的錯覺而已。

這種自認為了解對方的錯覺,可能帶來危險的後果。有一項實驗是讓自願參與實驗的對象觀看一系列影片,影片裡的人物一一表明自己接受愛滋病毒篩檢的結果是否呈陽性反應,但有些人說的是實話,有些人則是說謊。實驗對象都相當自信自己辨別得出影片裡的人是否說謊,並且預測自己猜對的機率達百分之七十。實際上,他們猜對的機率根本沒比隨機猜測好到哪裡去,正確辨識出影片中人物吐實或說謊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二(隨機猜測的正確率為百分之五十)。一旦從影片裡的人物獲得更多資訊,實驗對象對於自己辨識出對方是否說謊的自信也隨之提高,但實際上的正確率卻沒有任何改善。在愛滋病興起之際,美國衛生總署署長庫普懇求美國民眾「了解自己的伴侶」,他所指的應該是真正的了解,而不是自以為了解的錯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六感的問題並不是有瑕疵,若是嚴格測試,人的第六感確實達不到完美的程度,不過通常還是遠優於隨機猜測。此外,相較於地球上其他物種的心智能力,人的大腦之所以彷彿具有超能力,也正是這種第六感的功勞。問題是,我們對這種第六感的自信遠超出其實際上的能力,而對自己的判斷所懷有的自信,也很少讓我們真切了解自己的判斷力實際上究竟有多準確。

本書的主要目標就在於:減少你高估自身判斷力的錯覺。一方面藉以提高你對別人的了解,另一方面則是為你灌輸一些謙遜,讓你知道,你其實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了解別人。

 

本文節錄自《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究竟出版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