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今年走讀以「臺中是一座建築博物館——街道表情踏查 」為主題,邀請民眾認識一座城市,就從街道觀察開始。透過觀察之眼,發現臺中舊市區的城市風貌。並於10月6日舉辦「臺中現代建築之旅」,由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的成員格魯克,全程以臺語帶領,期盼藉由走讀喚起大眾對土地和歷史記憶。
文青果的屋主陳文銘因從事香蕉貿易至富,所以在女兒牆上可以看到大船入港的意象浮雕 。
臺中的現代主義建築依照設計師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一為日本人設計的日治時期建築;二為戰後隨國民政府來的外省設計師設計的建築;三則是臺中在地出身的設計師設計的建築。日治時建築多為富含裝飾的折衷主義式建築,並逐漸轉型的現代主義建築為主,戰後的建築與大樓多為現代主義式的機能性建築,在地人設計的建築多為以「商業」為主要考量的現代建築。
日治時期建築當中,較具代表性的為臺中醫院第二病棟(即臺中醫院C棟大樓),1940年完工,設計者為梅澤捨次郎。該建築特色為充滿日治時期常用手法-「圓弧與流線型」的室內外設計,同時利用幾何線條組成窗戶與外觀。另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築還有臺中警察署(即臺中警察局第一分局),興建於1934年,目前推測為建築師竹中平一郎設計,建築物充滿繁複的裝飾與藝術的細節,為折衷主義式的建築物,可以說是建築轉變為現代主義前的一個濫觴。
講師正在講解警察局第一分局以及內部構造。臺灣府儒考棚為本次走讀中非現代主義式建築,臺灣府儒考棚為清代劉銘傳時期的建築物,是臺灣現存少有的清朝官署建築,1913年因日本人興建臺中州廳,而將部分考棚遷於現址。講師同時也提到的古蹟修復的形式與適當性問題。2019年修復完成,並用一棟新建築將其包裹保存。
臺中三信商銀總行。同為折衷主義的建築還有1939年建築「有限責任臺中信用組合」(即三信商業銀行),坐落於民族路與市府路交叉處,醒目的白色建築物,立面特色為整排的方形古典列柱,搭配柱頭上的裝飾,列柱與女兒牆之間的飾帶簡潔,並於立面中心設有「信」字泥塑商標。
臺中女中校門於1961年完工,由美援、華僑捐與學校三方出資,由外省女建築師修澤蘭設計,她是戰後中國第一代接受現代建築教育者,包含校內的科學樓、科學樓前圍牆、宮燈均為其作品,知名的作品還有位於陽明山的中山樓。
南夜大舞廳見證了臺中的秀場時代。南夜大舞廳於1964年開幕,由出生於臺中的王水河,這位非專科出生的設計師所設計。南夜大舞廳是當時南來北往歌星們的演出場所,舉凡鳳飛飛、劉文正、林青霞、豬哥亮,都曾在這裡登台演出,是臺中的秀場文化指標。王水河將雕塑融入其流線型的外觀設計,他甚至設計室內裝飾、地板、家具,乃至杯墊、火柴盒等,可以說是他個人的代表作,非常前衛的設計風格。
同為臺灣建築師所設計的現代建築還有中央書局,成立於1927年,1950年遷於現址。由臺灣建築師林文章所設計,外觀半圓形的轉角建築,頂部有花草飾帶,呈現出新藝術的風格,曾經為臺中文人雅士聚集地。
中央書局為現代主義式建築,並於窗戶上有裝飾。類似用花草飾帶點綴的建築,還有位在臺中市中區自由路株式會社彰化銀行本店(即彰化銀行舊總行),於1938年啟用,整體建築為仿石材的外觀,利用古典柱以及花草裝飾,呈現大氣穩重的感覺,為古典走向現代的折衷主義式建築。
文青果為一棟臺中後火車站的私人街屋,曾為蔬果商人陳文銘的家屋,外觀西洋古典風格為基礎,融合臺灣傳統建築裝飾,是一棟折衷式的漢人洋樓建築。
本次講師所選擇的路線以及介紹的建築物,可以看出臺中如何從日治時期重視裝飾、大器等古典元素逐漸轉向到當代以現代主義式建築「機能性」為主的建築風格,同時也可以看到當代建築風格除了中世紀能性之外,如何反抗現代主義,並加上一些能標示建築師風格的裝飾,如同鐘擺一樣的擺盪著。
走讀路徑:臺中醫院第二病棟→警察局第一分局→臺中女中校門→南夜大舞廳→綜合大樓→臺中新/舊車站→文青果
Google map路徑: https://goo.gl/maps/7LFtE8xETAZ75UMa8
臺語詞彙 (點連結有讀音)
建築師 kiàn-tio̍k-su
銀行業 gîn-hâng-gi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