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路徑「做伙覕相揣-博物館自然之道」全程使用臺灣台語讀《覕相揣》繪本。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館)於7月16日舉辦親子走讀「做伙覕相揣-博物館自然之道」,以臺博館今年4月出版的《覕相揣》繪本為主軸,將博物館的典藏功能、博物學家的採集工作、物種保育和生物多樣性等知識納入活動中,且活動全程以臺灣台語導讀、導覽及解說,以母語與自然對話,引導親子認識臺灣的生態、自然史和語言文化。
講師以互動的方式,讓小朋友找尋大銀幕上的動物。
臺博館今年出版的臺灣台語繪本《覕相揣》(華語版為《捉迷藏》),訴說不同時代自然學家追尋雲豹的故事。19世紀中期,身兼英國駐臺領事與博物學家身分的斯文豪(Robert Swinhoe)來臺,懷著熱情踏查臺灣山林,盼能親眼目睹雲豹身影,卻未能如願,而在追尋雲豹的同時,他也留下許多物種研究記錄,採集研究的範圍涵蓋臺灣的鳥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蟲類等。一百多年後,臺灣的動物學家姜博仁同樣深入山林尋找雲豹,經過長達二十年的監測調查,在山林布下密如蛛網的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卻始終沒有拍到雲豹,因此推論雲豹在臺灣野外已經絕跡。《覕相揣》透過兩代自然學家的對照,帶出臺灣山林的變遷與物種絕跡的議題,讓讀者了解自然保育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本次走讀活動以《覕相揣》親子共讀開場,由野塾團隊導讀繪本故事,並與現場親子互動,搭配投影幕放映繪本圖像,引領孩子認識由斯文豪採集、發表或以其姓氏命名的物種。隨後在228公園進行「植物採集人」生態導覽,在講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輪流體驗芭樂樹葉子搓揉後的香氣;認識吸引五色鳥、白頭翁、綠繡眼和麻雀飛來啄食的雀榕;撿拾地上枯黃的蒲葵並製成童玩和扇子等。另外,講師也提供自備的植物,示範博物學家在野外製作標本的過程,並引導親子親手操作。
小朋友化身為「植物採集人」,使用老師先採集好的野草進行植物標本製作。
在館內展廳進行的「Swinhoe標本覕相揣」,則鼓勵孩子根據學習單上的線索,尋找由斯文豪採集或命名的生物標本,包括臺灣野兔、鼬獾、麝香貓、斯文豪氏赤蛙、臺灣雲豹、臺灣獼猴、臺灣野豬、臺灣水鹿、藍腹鷴、石虎、梅花鹿等,並認識該物種的中文名、學名和臺灣台語名,也延伸介紹臺灣特有種的概念。
透過學習單來認識館內收藏的生物標本。
「手工拼貼畫創作」則以斯氏紫斑蝶、斯氏沙蟹、紅頭綠鳩、朱鸝、斯文豪氏蝸牛及斯文豪氏攀蜥等生物,作為著色拼貼的主題,並學習該物種的臺灣台語讀法。本次走讀行程結合繪本共讀、戶外生態導覽、製作植物標本、觀察館藏標本、拼貼畫創作和臺灣台語識讀等,透過鼓勵探索的各式活動讓自然教育更有趣。
最後親子共同完成動物彩繪拼貼圖案。
臺灣台語詞彙 (點連結有讀音)
228公園走讀:
- 菝仔pa̍t-á(芭樂)
- 鳥榕tsiáu-tshîng(雀榕)
- 葵棕khuê-tsang(蒲葵)
Swinhoe標本覕相揣(中文名/學名/臺灣台語名):
- 臺灣野兔/Lepus sinensis formosus/兔thòo、兔仔thòo-á
- 鼬獾/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鼢田豬bùn-tshân-ti、臭羶猫tshàu-hiàn-bâ、臭腥貓tshàu-tshènn-bâ、臭貓仔 tshàu-bâ-á
- 麝香貓/Viverricula indica/黃葉貓n̂g-hio̍h-niau、七仔tshit-á
- 斯文豪氏赤蛙/Odorrana swinhoana/郇和氏赤蛤仔Sûn-hô–sī tshiah-kap-á
- 臺灣雲豹/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樟仔豹tsiunn-á-pà、羌仔虎khiunn-á-hóo、烏雲豹oo-hûn-pà、貓豹niau-pà
- 臺灣獼猴/Macaca cyclopis/猴kâu、猴山仔kâu-san–á
- 臺灣野豬/Sus scrofa taivanus/山豬suann-ti
- 臺灣水鹿/Rusa unicolor swinhoii/水鹿tsuí-lo̍k/四目鹿sì-ba̍k-lo̍k
- 石虎/Felis bengalensis/山貓suann-niau
- 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紅跤仔âng-kha-á、烏尾雞oo-bué-ke
-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花鹿hue-lo̍k
走讀路徑:
國立臺灣博物館3樓環形劇場(繪本說故事)→228公園(植物採集人、生物覕相揣)→2樓博物臺灣自然展廳(標本覕相揣)→3樓自然教室(手作拼貼畫DIY)
Google map路徑: https://goo.gl/maps/yG91a5D8KnEs6zz86
走讀書單:
《覕相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