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曾有牠的地盤!——美洲豹「脫非入美」的壯闊遷移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洲豹(Panthera onca),一看名字就能知道,現在除了在動物園以外,就只能在美洲看到了,但其實美洲只是牠們過去曾佔領的地區的一小部分。從留下來的化石可以得知,美洲豹是從非洲啟程,經過歐亞大陸一路移民到美洲的,在非洲、歐洲和亞洲都可以找到牠們的親戚留下的蹤跡,而且分佈非常廣泛,只是後來牠們都滅絕了,只剩下我們今天在中美跟南美可以看到的現生美洲豹。

美洲豹。圖/Wikipedia

橫跨歐亞大陸,美洲豹壯闊的移民史!

科學家認為,美洲豹的祖先來自於非洲的原始大貓,牠們在更新世早期時幾乎同時進入了歐洲和西亞洲,在地中海的意大利、希臘和荷蘭等地區都有找到牠們的化石;後來在更新世早期的末端,海平面因冰期而下降的時候,牠們又從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岸與美國阿拉斯加西岸之間的白令陸橋擴散到了北美洲,最後在更新世的中期從北美走到了南美洲,完成美洲豹橫越幾個大陸的旅程。

這些在更新世留下化石的美洲豹親屬全都被歸納於歐美洲豹(Panthera gombaszoegensis)這個種,也是現生美洲豹最親近的親屬,甚至是牠們的祖先。牠們雖然與現生的美洲豹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形態上的差別:現生的美洲豹擁有非常結實的牙齒,尤其是小臼齒,而上犬齒側面的直槽則退化了;而歐美洲豹的牙齒結實度比現生美洲豹低,犬齒上的直槽也都還在。不過,也有些科學家主張這些化石與現生美洲豹的差異,不足以讓牠們成為一個新的物種,而把牠們歸類為美洲豹的一個亞種 Panthera onca gombaszoegensis

美洲豹的祖先起源於非洲,之後擴散到歐亞大陸,最後經白令陸橋到達北美及南美洲。圖/參考資料3

都是豹甭分這麼細?亞洲的「歐美洲豹」

在更新世早期的初到中段生活在歐洲的歐美洲豹屬於 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toscana 這個亞種,牠們的體型比較小;而到了更新世早期的末端及更新世中期的初段,在歐洲的歐美洲豹則歸類為 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gombaszoegensis,牠們的體型最大,牙齒也比其他亞種結實。在更新世早期快結束時到達美洲的歐美洲豹則屬於 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august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在我們身處的亞洲,從更新世早期的初到中段,在西部的喬治亞、中部的塔吉克斯坦和南部的巴基斯坦都有歐美洲豹的身影。德國的研究人員因為觀察到在喬治亞(Georgia)發現的化石的牙齒比其他的亞種細長而不結實,體型也比較小,而以它為模式標本,在 2010 年發表了 Panthera onca georgica 這個新的亞種。

在 2020 年,中國的一個研究團隊則覺得歐美洲豹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物種而不是現生美洲豹的亞種,而重新把化石歸類在 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georgica;而且他們發現,在亞洲的歐美洲豹化石都跟喬治亞的模式標本有相同的特徵,所以把它們全都歸類為同一個亞種,跟歐洲的歐美洲豹區分開來。

在亞洲西部喬治亞發現的歐美洲豹化石,是亞洲亞種 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georgica 的模式標本。圖/參考資料2

美洲豹在歐亞絕跡,與花豹當上一哥有關?

歐美洲豹和現生的美洲豹最大的差別在於牙齒的形態,因此推測跟牠們的食性息息相關。現生美洲豹喜好捕獵有堅硬鱗片或硬殼的動物,如犰狳以及凱門鱷,為適應這個偏好,歐美洲豹在到達美洲以後演化出了較強壯的小臼齒和比較退化的犬齒直槽。反之,在歐美洲豹曾經生活過的歐亞大陸並沒有犰狳,而且在亞洲南部的鱷魚體型較大,超出歐美洲豹可以捕殺的範圍,因此牠們的食性可能較廣泛,不像現生的美洲豹一樣偏好有硬殼的獵物,因而還沒演化出更結實的牙齒,齒槽也沒有完全退化。

由於歐美洲豹的食性廣泛,和花豹(Panthera pardus)相近,而且牠們在歐洲和亞洲都有共存過的紀錄,因此有研究人員推測,牠們之間很有可能曾經出現資源上的競爭,是導致歐美洲豹最後在歐洲絕跡的其中一個因素穴獅(Panthera spelaea)、斑鬣狗(Crocuta crocuta)及直立人(Homo erectus)也可能是歐美洲豹的競爭者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亞洲,歐美洲豹確切的化石紀錄最晚只到更新世早期的中段;而在歐洲,在四十五萬到三十萬年前這段期間,歐美洲豹就變得比以前稀少,直到在三十萬年前完全消失。在這以後,歐洲的花豹不只數量增加、體型變大,分佈也變得更廣,取代了歐美洲豹的生態區位。

生物自古分佈變化多,化石乘載遷移史

美洲豹曾經在好幾個大陸上生活過,現在卻只能在美洲找到牠們的身影,我們只能以化石紀錄來推測牠們擴散的路徑和滅絕的原因。其實大部分生物的分佈都不斷地在變化,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牠們曾經生活過的範圍的冰山一角而已。

經歷過數百萬年的擴散、海平面的升降和大小型的滅絕事件,只有化石紀錄才能告訴我們現在的生物是從哪裡來,曾經在哪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生活過,又為何消失。因此,只有藉著化石回到過去,我們才能看到不同的生物曾經在甚麼環境與壓力下生存、跟哪些生物共存,又會因哪些因素而滅絕,真正了解一個物種與環境及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

參考資料

  1. Marciszak, A., Lipecki, G. 2021. 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Kretzoi, 1938) from Poland in the scope of the species evolution. Quarternary International.
  2. Hemmer, H., Kahlke, R. D., Vekua, A. K. 2010. Panthera onca georgica ssp. nov. from the Early Pleistocene of Dmanisi (Republic of Georgia) and the phylogeography of jaguars (Mammalia, Carnivora, Felidae).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Abhandlungen. 257: 115-127.
  3. Jiangzuo, Q., Liu, J. 2020. First Record of the Eurasian jaguar in southern Asia and a review of d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pantherine cats.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35(6): 817-830.
  4. Sims, M. E. 2005. Identification of mid-size cat skulls. Identification Guides for Wildlife Law Enforcement No. 7. USFWS, National Fish and Wildlife Forensics Laboratory, Ashland, OR.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ystal

我是國立臺灣大學的碩士生,目前在做古生物相關的研究,我的ig (@purpletiger_viovora) 也有古生物相關的插畫和科普哦,歡迎來追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