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既然實證方法有效,為什麼還要用哲學來研究心靈?——心理學和哲學的恩怨情仇﹙二﹚

好青年荼毒室
・2019/07/26 ・187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00 ・六年級

作者/嚴振邦

blue hanging lights
人心難以研究: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繽紛獨特的。圖/Unsplash

上回講到,透過用實證方法建立具體的方法學,現代心理學慢慢離開了哲學的大家庭,而且在研究人類心靈方面還有長足進步。問題是,這樣下來,我們還需要靠哲學來研究人類的心靈嗎?既然實證方法這麼有效,我們研究心靈時,是否就不必再仰賴哲學了呢?

事實上,當代哲學還是有心靈哲學這門學科。我們現在想問的當然是:為甚麼還需要用哲學來研究心靈?

實證方法看的必定是公共世界

現代心理學既然用實證方法來研究,那麼我們必定也要看看實證方法的特點。實證方法講求的是經驗觀察,而且還是不同研究者都能共同做到的觀察。好比說,研究青蛙的生物學家,他們研究的當然是一些大家都共同觀察到的現象﹙例如:青蛙游泳的動作﹚,然後一起建立理論去解釋這個現象﹙比方說:為甚麼青蛙是這樣游而不是那樣游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有個科學家,說他正在解釋一個跟青蛙有關的現象,而且只有他看得見,我們就會懷疑他究竟在研究些甚麼。而且若果只有他一個人能見到這種現象,其他科學家根本無法一同研究,科學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實證研究的研究目標,必然是公共的,也就是所有人都可觀察到的現象。心理學也一樣:心理學家做的,就是研究那些大家可以一同觀察到的心理現象,然後為此建立理論與提供解釋。

green frog
實證方法所要研究的主要對象,都是可被所有人具體看見的。圖/Unsplash

心靈私有的一面

但是,我們的日常經驗好像顯示,人類心靈似乎並非完全公共。有一部分好像是只有自己才能看到,根本沒有辦法讓大家一同觀察。

舉例來說,你現在試著幻想一下炸雞的味道。對,就是這個味道。又或者,你現在試著想想見到紅色東西的感覺。對,就是那個紅色的感覺。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會不會其實其他人吃炸雞時,嚐到的味道跟你不一樣?又或者,會不會其他人看到紅色的感覺,其實是我看到綠色的感覺?只是因為整個看顏色的色譜剛好倒轉過來,所以我們才沒有發現其實大家看到同一種顏色的感覺並不一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此類推,大家還有沒有想過,會不會其他人吃東西時,根本沒有你自己吃東西時感受到的「味道」?會不會其實其他人都像是機械人,只是用感光器感光,但沒有任何看到顏色的感覺?這很不可思議吧。不過仔細想想,我們又有甚麼證據,可以證明其他人有我們看到顏色時的感覺,又或者他們看到紅色的感覺跟我們的是一樣?

問題就在於,每個人就只能感受到自己看到顏色的感覺,卻不可能感受到別人的。所以我們似乎沒有直接的證據,去說別人看到紅色的感覺跟我是不是一樣的,或者其實有沒有所謂看到顏色的感覺。這些表面看來,似乎只有自己能感受到,但別人注定不能的部分,可稱為「心靈的私有領域」。

眼前的紅不是紅;你說的綠是什麼綠(?)圖/Unsplash

心靈哲學的研究

因為這些領域初步看來都是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所以根本不能用實證方法來研究。不同的心理學家,都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感覺,但不能共同觀察同一個感受。這樣就不能用實證方法來研究了。

而當代很多心靈哲學的研究,就是圍繞着這些看來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感覺。它們是怎麼來的?它們跟我們的大腦有甚麼關係?和物理世界又有甚麼關聯?它們是同一個東西嗎?還是一個是因,一個是果?抑或是一些更複雜的關係?因為實證心理學需要觀察一些公開、共同可觀察到的現象來研究,所以實證心理學根本研究不了上述問題。這就有需要哲學研究的地方了:究竟這些表面看來私有的東西,究竟是怎麼來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要留意的是,也不是說所有哲學理論都會認為這私有領域確實存在。有一些哲學理論認為根本沒有這些東西。同時,也不是說所有哲學理論都認為這個領域真的是屬於私有的,有些理論會認為這些領域其實也是公共的。不過不管他們的理由是甚麼,想要得到結論,只靠實證方法還是不夠。我們還是只能用哲學的方法,去論證為甚麼其實這些東西不存在,或者只是表面私有,但其實還是公共。所以,哲學在心靈問題上往往有存在的需要。

fried chicken on brown paper bag
炸雞本人也認為自己香香好吃嗎?圖/Unsplash
文章難易度
好青年荼毒室
29 篇文章 ・ 10 位粉絲
好青年荼毒室,一個哲學普及平台。定期發表各類型哲普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目標是把一個個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網頁:corrupttheyouth.net;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orruptthe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