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儀到底有沒有用啊?保養品到底要怎麼知道吸收好不好?這兩個都是超常被問的問題,使用肉眼大數據分析,在美保板就可以爬到 213 篇相關討論,可見不管導入儀有沒有效,已經是一個熱門的討論話題。導入或吸收其實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大家要了解的是,哪些導入儀或吸收實驗是騙人的?市面上有哪些種的導入儀?哪些導入儀或吸收是可行的?當然還有你到底導入、吸收了什麼?最重要的是,導入儀的使用到底安不安全?
常見導入儀或吸收實驗迷思破解
所有的化妝品,幾乎都會強調自己「好吸收」,但他們證明自己好吸收的方式,往往跟所謂的「吸收」沒什麼關係。
大家應該都有經驗,走過專櫃,然後櫃姐拉住你的手,說可以試用喔~然後就在你手上抹了一下產品,按摩幾下油膩或濕濕的感覺就消失了,接下來就跟你說:「我們這個產品很好吸收。」你也真的覺得,抹一抹那油油或濕濕的感覺不見了,應該是吸收了。
但事情絕對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啊!!!我們期待的吸收,應該是「特定活性成分」進入了「目標作用位置」。但一項產品內,其實活性成分所佔比通常不高,佔體積主要的成分會是基劑(Vehicles),也就是活性物質搭載的成分。
如果是化妝水這類的偏水性保養品,有時會添加高揮發性的醇類物質,就可以快速讓擦過產品的臉感到乾爽甚至清涼。啊,這就是揮發作用啊!不信你拿酒精棉片抹一下手,保證更乾爽更涼……
如果是乳液這類偏油性的保養品,最常見的是使用合成脂或揮發性的矽靈。揮發性的矽靈一樣會揮發掉,而合成脂則可以快速分佈至親脂性的角質層中,所以很快皮膚表面也不會呈現油膩的現象。
But,導入跟吸收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
他們在你身上所做的這個測試,哪裡證明「活性物質」進入「目標作用位置」了?
賣導入儀的人,也常常會用類似的手法來告訴你這很好吸收。舉個例子,產品是親水性,添加醇類的基劑,放在你左手跟右手。左手使用導入儀,右手只有用徒手塗抹,實驗結果就是左手使用導入儀的乾得比較快,證明這個導入儀有效果。但導入儀往往會因為震盪或按摩提高局部的溫度,溫度上升,醇類揮發就會變快,這個實驗能夠證明所謂「導入儀確實幫助吸收」嗎?
大腦是個很棒的東西啊同學!!!
所以這種在專櫃會被做的實驗,真的是沒有必要玩了。做一個科學上根本無意義的實驗,對有科學基礎的人來說,真的只是在搞笑啊!哪天有人反問你,你這樣只能證明揮發了,不能證明吸收了,不是很尷尬嗎?
導入儀的分類:熱導入、離子導入、超音波導入
常見的導入儀為熱導入、離子導入以及超音波導入,這三種導入方式有不同的原理、功效與需要注意的部分。
熱導入型導入儀
通常是利用紅外線或遠紅外線波,在肌膚表面照射。過程中肌膚的溫度會增高,自然會使局部血液循環增加、毛孔張大。但目前的有效度評估認為:證據力有限,且使用不當有安全疑慮。如果是希望利用熱效應增加吸收,使用熱毛巾、三溫暖之類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離子導入型導入儀
目前的證據是顯示有效,但必須是帶有電荷的分子。畢竟一定要有電荷,才有辦法利用電荷「同性相斥」的原理把分子推進皮膚內。所以你首先會面臨的問題是,你使用的產品是否帶有電荷?通常乳液、乳霜類的產品通常比較不帶電荷,左旋 C 這類的產品會帶負電荷,效果應該比較好。但是,其實左旋 C 這類產品其實不那麼難吸收,是否真得值得去「導入」,目前我們團隊討論的結果是存疑的。
如果你真的很想使用這類導入儀,建議使用在成分單純且帶電荷的產品上就好。不然如果產品的電荷很複雜,到底誰入誰出,沒人能幫你搞清楚啊!
超音波導入型導入儀
超音波導入的原理,就是利用儀器的高速震盪產生如同高速按摩的效果。所以你可以想像,基本上超音波導入就是更快速地去利用按摩幫助保養品吸收。目前有關超音波導入是否有效,在科學實證上是「有限效果」。但醫師會另外擔心的是有兩個問題:震盪過程如果介面過度粗糙,很多需要再接觸面放一塊化妝棉,如果真的太粗又加上高速摩擦,會造成角質的損傷。另外震盪的高溫可能導致產品的活性降低或變性。
導入儀到底導入了什麼?導入儀安全嗎?
這是團隊醫師們最關心的問題。依照目前的科學實證,有關導入儀的綜合評估是:
.離子導入可能有效,但需要配合單純成分,及帶電荷的分子,並考量產品變性問題。
.超音波導入的效果有限,須考量角質傷害等安全性問題以及產品變性問題。
.熱導入法的效果有限,須考量熱傷害或產品變性等問題。
導入儀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使它真能導入,你更要注意導入的是什麼。不要在那邊覺得導入了喔導入了喔就很爽,最後你可能會爽到叫不敢。若是把一堆不適合進入皮膚的物質導入,你真的得不償失。但這不只是導入儀的問題,而是化妝品保養品相關的不當添加產生的共同問題。
醫師為什麼會保守?其實原因很簡單,醫學倫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Do no harm」,中文翻作「不傷害」原則。如果我們要做一件事情,可能會傷害人的身體,那我們就要很有把握,這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傷害的可能性。
假設你得了盲腸炎,醫師可能會幫你手術切除盲腸。手術本身就是一種傷害,必須切開你的腹部,打開腹膜,找到發炎的盲腸,將它切除。但帶來的好處是避免你之後闌尾破裂造成嚴重的腹膜炎、導致敗血性休克等致死的可能。在醫學美容上,其實醫師的想法是完全一樣的原則。如果沒有明確有效的證據,正常的醫師就不會想讓患者花大錢去承受風險。
有關美容家電,其實問題多多。它不像一般的醫療儀器,有嚴格的管控機制。例如診所的雷射儀器,必須經過衛生福利部的查驗合格,有一定的操作機制、保養機制。政府會核可相關的適應症,在醫師診斷且評估過後,進行治療的風險就可做到控制。但美容家電基本上缺乏相關的驗證機制,有關「功效」部分,政府是沒啥查驗的。所以基本上,廠商只要講得不要太誇張就好,但有沒有效,真的沒個官方機制可以了解。
因此這篇文章,我們不是要說「市面上所有的美容家電都無效」,而是希望大家知道,到底什麼可能有效,什麼確定無效,要什麼條件下才可能有效,另外也應該思考一下,是否值得花大錢讓自己的臉去承受不很確定的風險呢?
而以醫師的立場,我們也很期待政府對相關的美容家電進行管控。這目的不是要擋人財路,而是業者如果能提出證據等級更高的有效性證明、安全性證明,還有明確的使用指引(例如很多導入儀根本也沒跟你說可以導入哪些產品),這樣民眾才能買得實在,用得安心,不是嗎?
最後,如果大家真的非買美容家電不可,目前建議還是選購大廠牌、老廠牌。原因很簡單:萬一真的出問題比較有機會找得到人負責。你在臉書廣告上看了一個沒聽過的產牌,底下不知道誰的人說太神奇了,然後你問他問題他都跟你說私訊喔私訊喔~你覺得出問題你可以找誰?你最後還不是只能找健保卡來找醫生。若因此花了大錢,賠了健康,真的找不到更慘的事情啦。
如果一旦使用後發生紅腫熱痛發癢等情形,請務必停止使用,快找醫師檢查喔!如果有人跟你說那是在排毒,叫他不要躲,直接把他帶來跟醫生講啦!!!
資料來源:
- 藥妝品學 Cosmeceuticals, 3rd edition
- 美容化妝品學
-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8e
- 編按: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不過對你而言光是看滿架的化妝品、保養品,各種醫美產品就令你眼花撩亂,更別說還有玻尿酸、膠原蛋白、類固醇這些有聽沒有懂的名詞來搗亂嗎?如果你想要聰明的美,不想要被各種不實廣告唬得團團轉,那麼泛科學這位合作夥伴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就是你我的好朋友。
本文轉載自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