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4/29
科幻作品經常使用這種素材,比如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裡,太空人去黑洞附近執行任務,回來的時候還挺年輕的,可是自己的女兒卻已經很老了。 但對於參加星際旅行的人來說,你實實在在活過的時間還是正常的壽命。如果你在地面上一輩子能讀一萬本書,在太空船上過這一輩子也只能讀一萬本書。
・2021/12/18
人類目前的太空實力,尚無法脫離太陽系,抵達巨型黑洞附近更是無法實現。那這幅景象只是純粹虛構的嗎?並不是,它是藉由物理理論將我們的認知延伸到遙遠的宇宙彼端
・2017/01/25
與物理有關的電影中,哪些是科學、哪些又是科幻?作者挑選十部電影,大部分的主角上了太空,其他則是有關在地球上的人類智能的突破;有一些非常符合科學的精神,而有些比較注重探討人性的議題,跟著作者一起從這些精選片單中了解科學、反觀人生!
・2015/12/20
艾德溫·艾波特·艾波特並不是科學家或科普作家,他只是英國的一名數學教師。他在一百三十年前出版的這本科幻小說《平面國》(Flatland),原本是為了諷刺當時逕渭分明的社會階層與僵化的繁文縟節。艾波特用高低維度之間難以跨越的鴻溝作為隱喻,沒想到他以豐富的想像力描繪平面人眼中的世界,而成為思考不同次元的先驅,反而才是令這本書流傳至今、影響久遠的真正原因。
・2015/07/31
《侏羅紀世界》惹毛了不少科學家,原因在於,雖然《侏羅紀公園》和《失落的世界》原著小說在科學上仍有不少缺失,但麥可‧克萊頓已很嚴謹地使用當時科學界最新的想法,如果麼大型的製作不沿續這種精神,是對麥可‧克萊頓的無情羞辱!其實在《失落的世界》的電影版,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把原著小說裡頭大量的科學元素刪除,著重在恐龍大鬧聖地牙哥市,已經讓很多科學家大失所望了。
・2015/05/27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一生至少要看兩次!一次是在讀了基普.索恩(Kip Thorne)的好書《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之前,另一次是之後。
・2015/05/22
在「巨人」附近駕駛太空船是一件難事,因為航行速度必須非常快。行星、恆星或太空船要想在這裡存續下來,就必須以同等強大的離心力來抗衡「巨人」的強大重力。這表示它必須以非常高速移動。
・2015/05/22
只要知道黑洞的質量和自旋速率,我們就能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定律推導出它的其他特性:大小、重力的引力強度、它的事件視界受離心力影響在赤道附近向外伸展多遠,以及它的重力透鏡效應如何影響其背後的星體。一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