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官大為(Wiwi)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示範了如何將理髮院招牌的視覺效果,以聲音的形式實作出來,聽了永無止境往下掉、以及往上昇的聲音,也看到作曲家將這個技巧實際運用在電玩遊戲裡的例子。
上一篇 聽聲音(一):聲音的理髮院招牌
今天我們要用聲音繼續欺騙你的大腦,以及了解為什麼你可以聽得懂巴哈的(或任何作曲家的)多聲部鍵盤作品。
鋼琴為什麼可以同時扮演好幾個角色?
這好像是個廢話問題:鋼琴有這麼多個鍵,然後彈的人又有這麼多隻手指,它當然可以同時做很多件事阿!
你可能沒有想過的問題是,鋼琴上所有的音都是「鋼琴」的聲音,並不像管弦樂團中有這麼多不同的音色可以使用。但在鋼琴獨奏曲中,我們為什麼還是可以聽得懂某一些音是旋律、某一些音是伴奏,甚至在有兩個以上的旋律同時進行時,我們也能分辨哪一個音是屬於哪一條旋律的呢?
旋律在你的大腦裡
不過先等等,我們剛剛用了好幾次「旋律」這個字,所以「旋律」到底是什麼意思?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旋律是指「一串能夠被聽者『意會成同一個個體』的連續的音」。
也就是說,所謂的「旋律」其實只是一種幻覺而已,你之所以能在一連串的音中聽到一個「旋律」,是因為你的大腦把某些(通常是頻率接近的)音做了「意義上」的聯結。要示範這個概念,我們先來聽聽看這個音樂片段:
然後再聽聽另一個音樂片段:
當然,事實上這兩個音樂片段都只是一些音而已,但因為連續的音音高都很接近,所以你的大腦可以很方便地把整個音樂片段當成一個「旋律」、一個有意義的個體。
然後,因為以上的兩個音樂片段音高有一些差距,而我們的大腦傾向把音高相近的音當成是同一條旋律線,所以就算是兩個片段同時播放,你的大腦也可以理解這是兩個獨立的旋律線條正在並行,而且不會把兩個旋律的音搞混。
旋律在左邊還是右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聽得懂多聲部鋼琴作品的原因:因為我們的大腦喜歡把音高相近的音當成同一條旋律線。事實上,我們的大腦有一點「太喜歡」把音高相近的音當成同一條旋律線,即使聲音來源的方向不同,大腦還是會把接近的音聯想在一起,然後當作它們是來自同一個方向。
聽聽看這個音樂片段,你是否也是聽到與前面相同的兩個旋律呢?
再聽一次同樣的音樂片段,這次聽聽看是高音旋律在左邊喇叭(或耳機的左耳),還是低音旋律在左邊喇叭呢?
大部分的人聽到剛剛的音樂片段,會認為高音旋律是來自其中一個喇叭,而低音旋律來自另一個喇叭。而事實上,我偷偷地把同一個旋律的音,交替安排在兩個喇叭了。
接下來的音樂片段,我會先各別播放左聲道和右聲道的聲音,然後再一起播放。試試看在你已經知道同一個旋律不是來自同一聲道的情況下,你是否依然無法改變你大腦的感知?
我們用鋼琴的半音階再試一次,先獨立播放左聲道和右聲道,然後再合起來。
同樣地,即便知道兩個聲道分別的內容,你的大腦是否還是認為高音旋律在其中一邊,低音旋律在另一邊?
聽聽看速度更快一點的?
Deutsch’s scale illusion
以上的實驗顯示,當聲音的「來源方向」和「頻率高低」資訊相衝突的時候,人腦會傾向選把「頻率接近」、而非「方向相近」的聲音連結在一起。這個現象是在 1973 年由 Diana Deutsch 發現的,所以我們把這個現象就做「Deutsch’s scale illusion」。
當使用耳機聽以上的例子的時候,大部份的右撇子會覺得比較高的旋律來源在右耳,即使將耳機左右調換也是一樣。
你可以到這個網頁Diana Deutsch – Scale Illusion閱讀更多關於這個現象的資訊。
還有更多
「聽聲音」系列才剛始,接下來我們還要來聽更多有趣的聲音,敬請期待下集囉!
(Wi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