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評論 回應:大腦韌性

每個人都有大腦,但卻糟蹋它。其實可以不必這樣,讀《大腦韌性》來避免吧!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022/04/25 ・221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每個有大腦的人,都該看看《大腦韌性》(Keep Sharp) 這本書。

雖然書名看起來跟我以前掛名推薦過的《原子習慣》或《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有點像,老實說裡頭的很多建議也很像,但本書目的不是要幫助正處於拼事業階段的人提高表現,而是要告訴大家為何與如何好好照顧自己的腦,在這個急速老齡化、失智與阿茲海默罹患率逐漸增加的時刻,提前介入自己的未來。而如果自己或家人罹患失智症或得成為照顧者,本書也提供了很溫柔且清楚的指南。有些資訊是對美國讀者才有意義,但大部分是台灣讀者也用得上的。

作者 Sanjay Gupta 待過白宮替希拉蕊寫醫療相關議題講稿、做過CNN醫療記者拿過艾美獎、在醫界第一線替病人動神經外科手術,這些經歷讓他得以用非常全觀、同時鉅細彌遺的方式來寫這本書。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腦科普,包括大腦的運作方式跟破除迷思,也特別說明「類澱粉類蛋白假說」的問題,為何它如今已不再被科學家視為是阿茲海默的因或果;第二部分是「大腦信託」,談如何讓降低失智的風險;第三部分是診斷,也就是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失智,當自己失智了、或家人失智了,該怎麼做。

作者在衛教與科普之間掌握得很好,既要解決人們的問題、給予明確指引(衛教),也要讓人們了解這些解決方法背後的科學基礎(科普),而且作者寫得很細,且口語,溫柔地把讀者當成笨蛋,不假設讀者有什麼背景知識,使得本書字多書厚,內容像三本書合在一起,以至於我沒能在週五前讀完。

大腦科普的部分跟其他我讀過的大腦科普書內容基本一致。在大腦信託的部分建議雖然是老生常談,例如睡好、吃好、多運動、多用腦、要社交,但作者延續大腦科普,在這部分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跟證據支持這些作法,在書中把這些老生常談具體化為很明確的執行事項,例如「每天至少做 15 分鐘紓壓活動,例如深呼吸、冥想或寫日記。15分鐘就好。」或是「讓臥室單純只供睡覺用,不要在裡面使用任何電子螢幕,包括手機。」,他也提供了自己實踐這些建議的經驗,以及一個 12 週的精進計畫,不用花錢、立即可行。

作為讀者能很強烈感受到他很努力希望讀過書的人都能身體力行。重點是:失智或阿茲海默不是老人病,只是多半老了才發病。病因早在壯年或中年之前種下,在無藥可醫但有法可防的情況下,預防當然勝於治療。

第三部分談怎麼診斷,給所有擔心自己可能罹患的人或確診的人很細膩的資訊,因為遇到這情況,首先就是焦慮於跟醫師之間的資訊不對稱,透過坦誠跟透明安撫焦慮的心很重要,我認為這部分的價值主要在此。

作者有提及一些最新的醫學研究方向,但他對於科學,特別是醫學科學的不確定性也很清楚,所以他敢給的建議都經過重重驗證。儘管如此,書中還是有幾個對我來說是重點的訊息,我列出三個:

1. 女性得阿茲海默症的機會比男性高很多,而且衰退的速度也很快,許多探討為什麼的研究聚焦在性別賀爾蒙的差異,不過就衰退速度來說,有一個蠻單純合理的解釋是:女性即使進入阿茲海默早期,因為語言文字能力普遍比男性好,比較不容易被發現,所以會拖到比較晚,也就是症狀更嚴重了才被診斷出來。同時,照顧阿茲海默患者的也多為女性,而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配偶,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六倍。

2. 缺乏運動被視為是認知衰退和失智症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沒有哪個治療方法是被普遍接受的,除了運動以外。

3. 阿茲海默有時被稱為第三型糖尿病,因此要避開糖。作者不建議吃任何保健品、營養補充品,一來因為很容易吃過量而出問題,二來因為這些營養成分若不是透過均衡食物正常飲食吃下去,其實通常沒有用。當然啦,除非真的醫師真的診斷你營養不良而囑咐你得吃。他在書中花不少篇幅講這件事,應該是覺得該特別點出來。事實上,幾乎每一本我讀過的、作者專業性強,備受讚譽的醫學科普書都不鼓勵吃保健品,但這市場還是可以這麼大,實在是非常有趣。

本書最後一部分,討論到預立遺囑的重要性。我想不管在台灣或是美國,都有很多圍繞在照顧人選跟方式的紛爭在許多家庭裡爆發,因為大部分人沒有事先準備。在美國,若是家人無法處理,法院會指派監護人介入,作者也提到監護人可能監守自盜,我前陣子看的《詐騙女王》就在講這個情況,電影很精彩,也很驚悚,推薦觀看。

如果你跟我一樣已經進入中年,我真心建議花點時間讀完這本書,因為遲早會遇到類似的事。讓我想起去年看過的一部讓我備受震撼的電影《光的孩子》。這是客家電視台的單元劇,故事圍繞一對兄妹以及他們罹患失智症的母親,將失智長者、照顧者因責任、親情、壓力、社會觀感而產生的張力呈現得非常好,演員們極為精湛的演出,與導演的一些安排,讓這部劇寫實但仍有戲感,不會紀錄片化。我當時有機會遠距採訪了兩位主要演員,有興趣可以聽這集 podcast

此外,由漫畫家草花里樹創作的《看護工向前衝》也很值得讀。這部漫畫深入淺出地把照顧失智者的辛苦描繪出來,知識豐沛又好看,有的單元從照顧者角度出發,有的從失智長者角度出發,是老齡化大國日本的超寫實大作,在此一併推薦。當然,以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為主題的戲劇或各類作品還有很多,肯定有更觸動人心的,歡迎大家留言推薦。

我們這個世代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大腦的問題,可能是最嚴重的一代,也可能是改變的一代,很高興看到像作者以及他在書中提到的許多科學家的努力,讓我覺得蠻樂觀的。

評分: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