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21/11/01
大強子對撞機在 2012 年就撞出希格斯粒子!讓物理界一片歡欣雷動,主要貢獻者也獲得隔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之後,研究團隊將對撞能量調高,希望能撞出更稀有的事件,填滿目前理論的漏洞。
・2013/09/09
在官方要求我們講禮貌的時代,〈該死的上帝粒子〉這個看似非常的無禮的標題相當的冒昧,不過是有典故的。 美國物理學
・2015/11/12
粒子物理學接下來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這個標準理論就是自然界的終極理論嗎?」有很多理論上的推敲,以及實驗上暗物質、暗能量和微中子質量的發現,告訴我們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2011/09/25
在科學家的粒子物理學基本模型中,最後遺失的那塊,快無處可藏了。那一塊,是一種稱為希格斯玻色子的基本粒子,被認為賦予所有物質質量,截至目前為止都躲過偵測。但是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 LHC 工作的物理學家,包括一個來自 UCSD 超過二打科學家的團隊,已將絕大部分希格斯玻色子可能的質量範圍排除,剩下一段狹窄的範圍,這種難以捉摸的粒子或可在那邊找到。
・2013/09/26
兩組探測器合作團隊成立了。「螺線管探測器」合作團隊可能包含有一千位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一百個不同機構。螺線管探測器將打造成不特定針對某個粒子的一般型探測器,花費五億美金,希望能在一九九九年底開始記錄資料。另一個合作團隊是「伽瑪、電子及緲子團隊」,規模與螺線管探測器合作團隊類似。兩組團隊將會互相競爭。
・2013/09/27
宇宙是怎麼構成的?從坐在火堆旁仰望星空開始,到在會堂中和其他聰明人討論、製作越來越敏銳的科研儀器......幾千年來人類文明不斷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真理的吉光片羽也在科學研究中展現,使我們可以一點一點拼湊出對宇宙真實面貌的想像。九月這場M.I.C.主題是「驚現」,邀請到兩位物理學家:楊琬晴(Tammy)和陳志清,分別從「實驗派」談當紅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還有從「理論派」談宇宙中的暗物質是什麼。
・2013/12/27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首次公開發表「希格斯粒子」的發現,50年前提出希格斯機制的希格斯和盎格列都受邀入席。當緊湊緲子螺管探測器(Compact Muon Solenoid, CMS)和超導環場探測器(A Toroidal LHCApparatus, ATLAS)兩個團隊先後公布成果,希格斯老先生當場老淚縱橫:「對我來說,這真是難以置信。這一切竟然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
・2014/02/06
這位作曲家名叫維西納札(Domenico Vicinanza),是一位歐洲科研網路Géant的專案經理。兩艘探測器每隔一小時就會分析宇宙射線,因此他將這些傳回地球的資料,歷時37年,共32萬份數據,製作成音樂檔(資訊聽覺化:data sonification),你現在在網路上就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