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11/07
出生於波蘭的居禮夫人是法國第一位女性教授,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而且是首位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而兩次獎項分屬物理與化學不同學科,她更是史上唯一。雖然她擁有如此多項榮耀,然而她所留下來的許多相片卻都未見愉悅滿足的笑容,反而多是嚴肅專注的凝重表情。或許這多少反映了她命運多舛的一生。
・2015/09/02
1913這一年,索迪發表「位移法則」──元素釋出一個 α 粒子,會在週期表上向左平移兩個位置;釋出一個 β 粒子則會向右移一個位置。他並發明「同位素」(isotope)一詞來稱呼不同原子量的同一元素。這顛覆了整個化學界的認知,並且讓他拿下諾貝爾化學獎。
・2015/09/01
1897 年,J. J. 湯姆森證實了陰極射線就是電子,沒想到第二年維因(Wilhelm Wien)發現還有陽極射線,也會因電場與磁場的作用改變方向。湯姆森自己摸索了幾年後,決定找個工藝強的人來幫忙,亞斯頓因此雀屏中選。結果他不但幫了湯姆森大忙,還送給全世界一個大禮......
・2015/08/30
「這簡直就像是朝著一張紙巾發射十五吋砲彈,結果砲彈卻彈回來打到你自己!」1909 年,拉塞福聽到研究助理蓋格(Hans Geiger )(多年後他將發明偵測輻射的蓋格計數器)向他報告奇特的實驗結果:一些 α粒子被薄薄的金箔反彈回來,當下不禁浮現這個畫面。
・2015/06/25
絕對零度的立論是:在固定壓力下,理想氣體的體積與絕對溫度成正比,而且當溫度降到絕對零度時,體積會變成零,因此不可能會有更低的溫度。這個理論一直為18、19世紀科學家所確信,直到德國物理學家能斯特在 1906 年提出熱力學第三定律,證明物體的溫度絕對不可能冷卻到絕對溫度零度,也就是攝氏零下 273.15 度。
・2015/02/17
1869 年的今天,俄國化學教授門得列夫(Dmitri I. Mendeleev, 1834-1907)從夢中驚醒,夢裡出現一張表格,當時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在上面各安其位。他趕緊拿出紙筆,趁記憶猶新將它如實畫下。他越寫內心越激動難捺,填完最後一個元素後,他睜大眼睛仔細檢查了幾遍,這就是了!他苦思多年卻始終無法參悟的元素週期表就在他眼前!
・2011/10/05
2011諾貝爾化學獎得獎者是以色列籍的Daniel Shechtman。他因為發現準晶體(quasicrystals)這種新的物質型態而到獎。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物質的原子排列可以分成有規則跟沒有規則,其中有規則的就叫做晶體。
・2011/02/10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德拉瓦大學的Richard Heck、美國普渡大學的岸根英一、北海道大學的鈴木章三人同得,三位學者研究鈀催化的交叉耦合,發現了更新的、更有效的方式連接碳原子,並藉此合成複雜的有機分子,可以應用在改善藥品和電子工業的生產。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這三位學者在有機合成領域的貢獻廣泛應用於製藥、電子工業和先進材料,可以使人類造出複雜的有機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