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5年 重設

・2015/12/10
有一則標榜〈右腦圖像式英文學習〉的工具書,網頁上貼了一些宣稱是右腦開發的偽科學。沿著線索查下去,居然在某個資料中發現這產品有專家這麼說:
・2015/07/04
在大腦可塑性較高的期間,學習某種新的事物可以使得後續的學習變得較為容易,似乎最初的學習會幫大腦打下基礎,使得之後的學習變得容易一些。這意味著:在大腦可塑性較高的期間(例如青少年期),人們如果能夠持續接觸新奇而具挑戰性事物,他們的大腦可塑性或許就可以維持比較久的時間。
・2015/06/09
音樂和數學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學是自然界的「語言」。每一個數學式當中,肯定都包含著某些「訊息」,反覆地演奏著科學界的樂曲。 數學以及音樂存在著兩項共通點,一是「兩者皆為美麗的邏輯」,二是「感性的頭腦,才能真正貼近這兩種最自然的美」。
・2015/06/08
整理的目的在於獲得新資訊 「數學式的整理」,即是透過明確的規則加以分類、運用乘法原則加以整理,或是準備檢查表等行為,進而獲得更多的新資訊」。假設你是一名葡萄酒收藏家,家中有數百瓶葡萄酒,你會怎麼整理它們呢?
・2015/06/08
所有對數學感到頭痛的人,求學期間應該都曾痛不欲生地心想:「為什麼要逼我學數學呢?」 在此,我想向各位分享一句愛因斯坦的名言:「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透過這股力量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行動的人,並解決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 學習數學是一種培養邏輯思考能力的方式。當想法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解決前所未見的問題時,必須具備解析難題的眼光,和理解他人想法並且陳述自己觀點的表達能力。這,就是邏輯思考的能力。
・2015/02/03
在這裡介紹過了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資料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的《大數據》(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這本好書,他們探討大數據(巨量資料)是什麼碗糕,大數據有什麼意義,還有大數據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對經濟、社會和科學會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又能如何趕搭上這波新潮流,如何懂得保護自己,避免個人資料和隱私受到侵害等等(請參見〈快準狠的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