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波霎
4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方向性
波霎
超新星
高速
伴星
自轉
中子星
伽瑪射線
X射線尾
脈衝星
英仙座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2/07/15
全宇宙速度最快波霎星現身了?
有了錢卓太空望遠鏡、XMM-牛頓太空觀測站和地面上的澳洲Parkes電波天文台的三管齊下,全宇宙移動速度最快的波霎可能已經現身!
方向性
波霎
超新星
高速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2/01/06
讓天文學家疑惑不已的慢速波霎SXP 1062
文學家在小麥哲倫星系(Small Magellanic Cloud,SMC)一個超新星殘骸(supernova remnant,SNR)中發現有顆波霎(pulsar,脈衝星)的證據。經由錢卓(Chandra)和XMM-Newton兩架X射線觀測衛星的觀察,顯示這顆波霎的自轉速度每18分鐘才轉一圈,這在波霎圈中算是超級慢郎中,而且這是天文學家首度確認在SMC的超新星殘骸中發現波霎。_
伴星
波霎
自轉
超新星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11/10
費米太空望遠鏡發現最年輕的毫秒波霎
波霎是自轉快速、磁場極強且以固定週期發出電磁波輻射的中子星,基本上是質量高達地球的50幾萬倍、但體積卻只有一座普通城市大小而已的天體,如此稠密的性質,使得在中子星表面,一茶匙的糖會像一座聖母峰那樣重;而由於中子星表面的磁場強度非常強,伴隨其快速的自轉,促使其兩極持續發出從波長最長的無線電波到波長最短的伽瑪射線等的電磁波光束,隨中子星自轉而轉動,從地球上觀察就變成規律的脈衝訊號,像是燈塔一樣。天文學家認為中子星是到目前為止,性質最接近黑洞但可直接觀測的天體。
中子星
伽瑪射線
波霎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7/25
波霎PSR J0357+3205和它神秘的尾巴
波霎(pulsar,或稱為脈衝星)是自轉非常快速的中子星。最近有天文學家利用錢卓X射線觀測衛星(Chandra X-ray Observatory)觀測編號為PSR J0357+3205(縮寫為PSR J0357)的波霎,結果發現這個波霎居然有個很長、在X射線波段很明亮的尾巴。科學家認為這個X射線尾可能是來自波霎風(pulsar wind)中的高能粒子,繞著磁力線運動所發出的輻射而形成的,但它的性質又與其他波霎的X射線尾有些許不同,因此真實的成因尚待確定。
X射線尾
波霎
脈衝星
英仙座
0
0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