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77 篇文章・ 2 位粉絲

外太空,或稱太空,指的是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

引自維基百科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8/13
褔衛七號計畫為臺美大型科技合作計畫,他能接收全球定位衛星的資料,分析大氣層垂直結構的溫度、氣壓、濕度及電子密度等,中央氣象局將結合學界建立本地掩星資料應用系統,落實氣象數值模式的應用效益,提升劇烈天氣的預報能力、降低災害預警的不確定性。
・2019/07/16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要怎麼和地球上的人分享這些精采的影像?這些照片、縮時攝影和影片中有這麼多有意思的內容,可以帶回給地球上每一個人看。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都對我們在做的事情很感興趣,在社群媒體開始流行以前(我第一次太空飛行時都還沒有),我們沒有簡單的管道可以向大家展示太空船上發生的事。在 NASA 的協助下,我在推特和 Instagram 上開了帳號。
・2019/07/15
現在我想到地球的時候,想的都是顏色。這種看東西的方式和我們一般在地球上很不一樣。2010 年 2 月,我的第一次太空飛行因為軌道路線的關係,整個任務期間我們都是白天飛在歐洲和亞洲上空,晚上在北美洲上空。在第一次視野清晰的白天飛越(daylight pass)期間,我只見到一種顏色徹底凌駕所有顏色之上:白色。歐洲、俄羅斯、西伯利亞──都蓋上了一層白,尤其是冬天的時候。這樣的白不是只出現在歐亞大陸的某一個角落,或是某個特定區域,而是從一邊的地平線開始,連綿不絕地一直延續下去,彷彿包住了半個地球。
・2019/05/27
在即將開始的篇章中,我們會分享參與新視野號的工作是怎樣的一種經驗,畢竟這是人類太空探險史上最為人所熟知的一次計畫。探索冥王星的努力,背後是一個時而不可思議、時而令人膽戰心驚的故事,當中穿插著一道又一道意想不到的盲彎,一條又一條看似走不通的死路,還有許許多多的驚險一瞬間。這些點點滴滴,都讓新視野號成功看似奇蹟──但奇蹟就真的發生了。
・2019/05/27
我們寫這本書,是希望給大家一個概念。我們希望大家知道,像這樣一個里程碑等級的太空任務,從發想、核可、撥款、建造、發射,到最後飛到那遠得要命的目標,過程中需要歷經如何一條來時路。在這個故事裡,許多面向都足以代表現代太空探險的基本。但這故事中也不乏新視野號的特殊事件與插曲:意料之外的危險、威脅、人謀不臧或是時運不濟,在在都需要我們去克服。當然反過來講,我們也有很多鴻運當頭的時候。若非運氣在關鍵時刻成為我們的盟友,這場探險的結局或許就無法讓人露出笑容。
・2019/03/20
在《離開太陽系》,無論是星球的天然條件與改造計畫,或是太陽系外的宇宙,滿滿都是知識與推論,不只有科學角度,有歷史上的發現與臆度,還有這些星球在科幻電影與小說中的想像與詮釋。對於喜歡探索宇宙、星球科學、或是揣卜未來的讀者,都能在此書讀到有趣的內容。
・2018/04/27
一段 NASA 限定的神奇之旅! 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歷史,在這段時間,各式各樣的發明、科技接二連三的出現並且改變世界,一直持續到了 21 世紀之前。這些太空設備一直在運作著,有些挺過了時代的淘汰,但有些沒有……那麼這些東西現在哪呢?當年那些「骨董」們現在變怎樣了呢?
・2017/10/04
60年前的今天(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波尼克(俄語:Спутник),開啟了人類的太空時代。1950年10月4日,美國的漫畫家查爾斯·舒茲(Charles M. Schulz)所畫的一隻同樣姓史的小狗史努比第一次露面。這兩件同樣發生在10月4日的事情,卻產生了有趣的連結......
・2017/07/03
當地球已經逐漸承載不了人類野心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將心思轉向了廣袤無盡、沒有重力卻充滿輻射的宇宙。當下人類還沒有足夠的理論和技術來支持人類進行漫長的宇宙旅行,但即便突破了這些物理瓶頸,造出了超光速飛船,學會了使用蟲洞和睡眠系統,解決了哪些人該上飛船、哪些人要被留在地上的問題,等待我們的也許仍然是當頭一盆冷水——離開地球之後,人類還能順利繁衍嗎?人類的胚胎,能否在太空中正常發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