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1月 重設

・2020/11/29
寶寶喝奶要注意,塑膠微粒可能一起喝下肚!根據研究,奶瓶的聚丙烯塑膠會產生大量塑膠微粒,並與沖泡溫度有密切關係。然而,塑膠微粒真的有害嗎?該怎麼做才好呢?
・2020/11/20
因工業發展與日常消費產生的塑膠垃圾難以被分解,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日益嚴重,正狠狠摧毀海洋生態與環境,因此開發海洋生物分解性之塑膠是一條勢在必行的路。日本宇山浩教授的團隊一直都致力於環保材料的研發,並在今年順利開發出以纖維素與澱粉為原料的塑膠。讓我們一起來看究竟這種新塑膠有什麼特別的呢?未來又可能有什麼發展?
・2020/11/09
「全集中呼吸」透過吸入比平常更多的空氣,提升血液中的氧氣量,進而強化身體機能。」聽起來蠻有那麼一回事的,但合理嗎?讓我們一起檢視呼吸法到底科不科學!
・2019/11/27
因應海洋研究需求,科技部繼 9.5 億打造「勵進」研究船後,今年底、明年初又有三艘 16 億的研究船「新海研一號、二號、三 號」,投入海洋研究的行列,預備接替服務 30 年老船的「海研一、二、三號」任務,組成新的海研船隊。
・2017/11/29
每個人體內的細胞皆帶有二十三對染色體,配子生成時,會透過減數分裂來隨機捨棄其中一套染色體。而理論上每對同源(姐妹)染色體都有一半的機率可以遺傳到子代中。但是現在有項新的研究指出,減數分類的過程並非對半分那麼簡單。科學家發現某些染色體會狡猾的增加自己被分配到精子或卵子中的機會,顛覆以前五五分的理論。
・2017/11/10
一個過去沒有任何病史的健康男孩突然被朋友送進急診室?原來他們玩真心話大冒險遊戲,強迫這位男孩灌 1 公升的醬油,完全超過體內能承受的氯化鈉含量,已達致死量而造成急性高鈉血症(Acute Hypernatremia),究竟體內含多少量的氯化鈉才不會造成疾病呢?
・2015/11/29
「喔~咿~喔~咿~」迎面而來的救護車所發出的警笛聲變細變高了,直到呼嘯而過;而離我們遠去時,音調又變得比平常還低沉。不管你還記不記得課堂上學過的「都卜勒效應」,都應該對此現象不會感到陌生。不過,當初都卜勒可不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才靈光一閃的,畢竟一百多年前的生活周遭,可還沒有像汽車這樣速度快到可以察覺都卜勒效應的東西。
・2015/11/09
某些鳥種較能適應都市環境,某些鳥種則難以適應。然而,究竟是那些因素產生這樣的差異呢?
・2015/11/03
1664年的今天,年輕的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3)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展示他的畫作。這可不是一般的肖像畫或風景畫,而是他多年以來,一筆一畫精細地繪出顯微鏡下的世界。只見跳蚤、蝨子的纖毛畢露、蒼蠅的複眼結構清晰可辨,而軟木薄片成了一堆小格子整齊排列而成的網狀。虎克將這小格子稱為「細胞」,自此成為生物細胞的名稱。
・2014/11/17
我們基本上可將能源分成兩種,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會不斷補充,源源不絕;而非再生能源嚴格來說也不是永遠不會再生,而是生命週期比起人類短暫的生命來說實在太長(動輒數百萬年),所以我們以人類的角度來看,非再生能源耗盡幾乎等於不會再生,因此我們很除了希望能增加再生能源的產量,非再生能源目前的現況也是我們必須了解的。